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你知道最早奠定北京大学这一地位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吗? 1917年鲁迅为北大设计校徽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 ———思想觉醒(新文化运动) 温故:艰难的近代化探索之路 知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探究 袁世凯 “祭孔”图 材料一: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28日,他身穿古装,率领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12月23日冬至这天,他又穿起特制古祭服,率百官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演出了尊孔复古的丑剧。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社会现实: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影响强烈。 问:这两则材料反映出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现象? 新旧思潮激烈冲突 材料三: 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问: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材料四:清王朝虽被推翻,但专制主义幽灵仍在国中游荡,不管是袁世凯的称帝还是“革命”者的集权行为都说明,专制主义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陈独秀等深感“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问:结合材料四思考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并没有真正实行,专制主义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②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归纳背景 1.政治上: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并没有真正实行;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独裁;国内军阀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P45) 2.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根本) 3.思想上: 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的传入,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想激烈冲突。(直接P45) 4.阶级上: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真的民主政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知识巩固: D 代表人物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主要阵地 运动口号 “ ”(德先生)、“ ”(赛先生) 主要内容 (前期) 后期发展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1918年, 开始传播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青年杂志 民主 科学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民主 专制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 愚昧 旧道德 旧文学 马克思主义 预习检测: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走进“新文化”风暴 ———两个阵地、四个战士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陈独秀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主要贡献: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改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倡导新文化。 ?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南陈”。 ?是五四运动领袖之一。 中国文化革命之父;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胡 适 主要贡献: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在学术上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民族魂 鲁 迅 主要贡献: ?1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