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5603

等腰三角形教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207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等腰三角形,教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初二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14.3 等腰三角形(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二)能力训练要求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等腰三角形有些什么性质呢? [生甲]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生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那么满足了什么样的条件就能说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Ⅱ.导入新课 [例1]已知:在△ABC中,∠B=∠C(如图). 求证:AB=AC. 证明:作∠BAC的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 ∴△BAD≌△CAD(AAS). ∴AB=AC. (演示课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初步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简单运用. (演示课件) [例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 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师]这个题是文字叙述的证明题,我们首先得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相应的数学语言,再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如图). 求证:AB=AC.(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 练习:1. 已知:如图,AD∥BC,BD平分∠ABC. 求证:AB=AD. (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 [例3]如图(1),标杆AB的高为5米,为了将它固定,需要由它的中点C向地面上与点B距离相等的D、E两点拉两条绳子,使得D、B、E在一条直线上,量得DE=4米,绳子CD和CE要多长? [师]这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解决这类型问题,需要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本题是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腰长的问题. 解:选取比例尺为1:100(即为1cm代表1m). (1)作线段DE=4cm; (2)作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MN,与DE交于点B; (3)在MN上截取BC=2.5cm; (4)连接CD、CE,△CDE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量出CD的长,就可以算出要求的绳长. [师]同学们按以上步骤来做一做,看结果是多少. Ⅲ.随堂练习 (一)课本P143 1、2、3.1.△ABC中,∠A=36°,∠DBC=36°,∠C=72°,分别计算∠1、∠2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2.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答案:是等腰三角形.因为,如图可证∠1=∠2. 3.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 (二)补充练习: 如图,在△ABD中,C是BD上的一点,且AC⊥BD,AC=BC=CD. (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 (2)求∠BAD的度数. Ⅳ.课时小结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147─2、4、5、9、13题. (二)预习P144~P145. 板书设计 §14.3.1.2 等腰三角形(一) 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 二、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三、随堂作业 四、课时小结 教学反思科目 数学 年级 初二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14.3 等腰三角形(六)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过程.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