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56709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蜀相》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683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蜀相
  • cover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蜀相》教学设计 一、知人论世话诗人 1.多媒体出示对联: 第一副: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 第二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两幅对联写的分别是谁?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想为祖国和人民效力,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当他站在深受重用的诸葛亮的祠堂前,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蜀相》,感受这位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2.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⑴阅读杜甫的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⑵思考;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示例: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⑶填空: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评价杜诗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歌(?“三吏”)(“三别”);诗作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为主。 3.根据课本注释和《学法大视野》提供的材料,请学生介绍本诗写作背景。 示例: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大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二、诵读感悟觅诗心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教师范读(特别注意好字的读音),体会本诗的感情基调。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伤感、叹惋。所以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味、感情。 4.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寻”字。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因为心思其人,而斯人已逝,所以才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