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65254

17《短文两篇》教案+学习任务单(3课时)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9次 大小:882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短文两篇,教案,学习,任务,3课时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短文两篇》(1)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了解“铭”的文体知识,感受骈文的语言特点。 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手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体悟作者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言外之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志趣的。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课堂导入 从标题入手,解释何谓“陋室”、“铭”。 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 二、了解作者 了解作家相关文学常识。 积累文学常识,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掌握常识 了解“铭”的定义,感受铭文语言特点。 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古代“铭”这种文体。 四、把握内容 把握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描写“陋室”的。 1.陋室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2.陋室的往来客人有哪些? 3.在陋室里作者可以做哪些事情? 4.思考作者为何觉得陋室不陋。 着力于文本语境,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 五、探究写法 1.探究作者全文运用的写作手法。 2.思考作者为何不直接写陋室而要写开头四句。 3.思考开头四句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六、读懂结尾 聚焦结尾,思考文末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何深意。 引导学生在整理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重要语句。 七、拓展延伸 思考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同学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建议 课后阅读陆游的《书巢记》,思考与本文的相同之处。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整体印象,便于课后温习。《短文两篇》(1) 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了解“铭”的文体知识,感受骈文的语言特点。 2. 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手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3. 体悟作者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课前预习任务】 1.读两遍课文,如有疑问请勾画、批注出来。 2.结合课下注释,标注不会翻译的词句。 【课上学习任务】 1.了解“铭”的文体知识和语言特点。 2.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3. 把握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描写“陋室”的。 (1)陋室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2)陋室的往来客人有哪些? (3)在陋室里作者可以做哪些事情? 4.思考作者为何觉得陋室不陋。 5.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 6.读懂结尾“何陋之有”的言外之意。 请同学们边听讲解,边将要点简要批注在书上。 【课后作业】课后阅读陆游的《书巢记》,思考与本文的相同之处。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节选自陆游《书巢记》 参考答案: 都表达作者不在意居室的条件,只注重道德品质的高尚情操。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短文两篇》(2)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从文章的否定句式变化中深析写作意图。 把握文中莲的形象,理解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具有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莲的形象,理解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具有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牡丹之爱”的不同,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课堂导入 以作者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二、了解作者 了解作家相关文学常识。 积累文学常识,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掌握常识 了解“说”的定义。 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古代“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