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77474

地理:3.1 旅游资源评价 试题(鲁教版选修3)

日期:2025-05-0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8496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地理,旅游资源,评价,试题,教版,选修
  • cover
   1999年到2007年末,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发展旅游业,拉动经济发展,我国在“五一”“十一”春节期间采取延长假期和调休的办法,使得假期长达一周,人们称之为“黄金周”。参照下图回答1~3题。 1.1999年以来,我国各著名旅游景点游客人数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条件好转 B.旅游地区接待能力提高 C.旅游者闲暇时间增多 D.旅游者经济条件的改善 2.这些旅游区游客爆满表明了(  ) A.旅游区接待能力差 B.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低 C.各景区的游览价值提高 D.市场距离缩小 3.在“黄金周”来南京旅游的游客主要来自周边地区,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有限的(  ) A.环境承载量 B.地区接待能力 C.最优吸引半径 D.经济容量 解析:此题综合度较高,主要考查我们对理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1999年“黄金周”的到来,最直接的影响是人们闲暇时间增多,更多的人利用难得的机会出游,缓解平时工作的压力,这样使得著名旅游景点游客人数剧增;同时某些景区没有相应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每个旅游区的旅游承载力是有限的,如果对游客量不加以控制,游人爆满,将会直接影响景区的旅游质量。在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时还得考虑客源市场,其中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答案:1.C 2.B 3.C 旅游客流量一般会随着与目的地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旅游客流量的空间分布会在距离衰减规律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波动。读下图,回答4~5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700~1100千米范围内,出现了第二个客流分布高峰,其客源最主要来自(  ) A.台湾  B.福建 C.广东 D.广西 5.从总体上看,三亚市的旅游引力主要集中在1800千米范围内,该范围内旅游客流累计百分比约为(  ) A.25% B.43% C.68% D.80% 解析:注意三亚市的位置,思考700~1100千米范围内,可知4题选C;分析图中1800千米处客流累计百分比线上对应右纵坐标数据,可知5题选D。 答案:4.C 5.D 6.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城市职能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城市的职能是可变的。如著名旅游城市杭州,在历史上曾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材料2: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 (1)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 (2)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 解析:历史上建都一般考虑地形、气候、农业、交通、军事等因素。根据图中长江、京杭运河等信息,调动此地地形、气候知识综合分析区位条件。旅游资源可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去分析。交通条件应调动我国交通线的分布知识。 答案:(1)都城的区位优势:位于太湖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位于京杭运河南端,水运方便,利于对外联系;北部大江(或长江)天堑,有利于安全防卫。 (2)旅游资源集群状况:西湖山水、钱塘江大潮、古运河(或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现代都市风光,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铁路交通条件:位于沪杭、浙赣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旅游通达性好。 一、选择题    读某地区城镇与公路建筑图及资料,回答1~3题。 材料1:如下图。 材料2:a城是该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县城,它是由完整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住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城市建筑既是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材料3:连接城镇a、b、c与沿海大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