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83215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2153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 cover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12217400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经济大危机发生的背景、特点、表现;知道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内容、作用;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了解经济大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明白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让美国经济复苏,但改变不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罗斯福的故事,引导学生感知挫折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难点:评价罗斯福新政。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罗斯福采取那些措施挽救危机?为什么这些措施被称为“新政”? (二)、讲授新课: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经济繁荣的表现: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率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汽车价格为265美元,是当时福特汽车厂工人两个月的工资。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卖得起的奢侈品。但是,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材料一: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 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 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加,但是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股票投机 材料三:20年代初,股票投机成风。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每天,大批市民挤在交易所内,观看着行情显示屏。人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又涨了多少?” 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狂涨,资本家兴风作浪,普通民众把有限的积蓄用来购买股票,于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极大危机的爆发。 相关史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一些美国作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尖锐的批评,德莱塞就是其中之一。1925年,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出版,揭露了部分美国青年唯利是图的心理状态,美国社会追名逐利的不良现象,以及美国政坛的腐败和黑暗。 材料研读: 美国总统胡佛 胡佛村 1928年,胡佛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宣称:“现在,我们美国人距最终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然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人们将这些棚户区称为“胡佛村”。 想一想:1928年,胡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