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92134

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案(word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7次 大小:8815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0-2021,2课,教学,意义,世界,中华文化
  • cover
2021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时教学案 学案编订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教学内容 第2课时 主题 中华文化的历史意义 1课时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 从时空观念、中华文化交流发展的表现,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的重要意义。 历史解释 精选佛教的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西学东渐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史料实证的水平;认识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展。 史料史证 分析了解有关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 掌握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运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中华文化在中外交流中发展升华。掌握西学东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认识近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学习目标 家国情怀 认识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中华文化曾起着重要作用。理解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应当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 教 材 分 析 重点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特征 难点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自主学习 归纳提升 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 网控全———知识结构化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两汉至宋明(佛教传播) (1)过程 两汉 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 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隋唐 佛教出现不同宗派, 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宋明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 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 的一部分 (2)影响 ①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 、 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③ 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3)局限: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 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一】中外文化的交流 材料一 唐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以及琵琶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吞刀、吐火等,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 ———摘编自谢重光《论唐代佛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材料二 明清之际,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一批诸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乾坤体义》《远西奇器图说》《火攻挈要》等书的翻译以及世界地图的传入,打开了明朝知识界认识和了解“西学”的窗口,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 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2.明末清初时期(近代科学) (1)明末,意大利人 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2)《几何原本》《 》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3)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 、天文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