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00629

【备战2021】高考历史二轮之热点聚焦 专题八 砥砺奋进,矢志小康-民生问题 课件(37张PPT)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94205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37张,课件,问题,民生,小康
  • cover
(课件网) 专题八:砥砺奋进,矢志小康 ———民生问题 一、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建国以来的土地政策 1.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历程,从生产力的角度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是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自作。 (3)近代以来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①“纺”与“织”分离———洋纱取代土纱; ②“织”与“耕”分离———样布取代土布; ③农产品的商品化。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政策的调整 (1)我国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1958年发动的人民公社会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3)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与私营经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 (2020·全国卷Ⅲ·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D 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因而“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这有利于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的解决,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项符合题意。 [高考真题演练] 2.(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解析】材料史实没有反映出中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的推动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历史上农业领域社会保障的措施 (1)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者在防灾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措施 ①一是兴修水利,治理河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兴修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著名水利工程。秦汉以来,治理河患就一直是一项国家急务。 ②二是储粮备荒,建立仓储制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常平仓和义仓。始于汉朝的常平仓,主要设置于各省州县, 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官仓。义仓起于隋朝,它在政府监督下由民间自行管理。 ③赈济是各级政府为帮助灾民渡过眼前难关而无偿发放救济粮款的救灾措施。具体形式有发放救济粮款的谷赈、银赈;官府利用赈济钱粮兴办治河、修筑塘堰、海塘等工程的工赈;政府给灾民施粥、发放衣物等的粥赈、布帛赈等。 (2)中国近现代史 ①《天朝田亩制度》的抗灾减灾措施(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资政新篇》中的抗灾救灾措施(兴办保险事业和慈善机构等)。 ②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与大生产运动:1941年,由 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面临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