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01923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 学案

日期:2024-06-0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6次 大小:5914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质的
  • cover
313690229235 37846072390专题 一 ××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 专题 一 ××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 命题趋势 命题趋势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与胶体的区别。 5.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Ⅰ.客观题 (1)考查“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考查“分类”:混合物、氧化物、电解质的分类等。 (3)考查“化学用语”: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结构示意图的判断。 (4)考查“胶体”:Fe(OH)3胶体的制备、胶体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分离提纯等。 Ⅱ.主观题 (1)与物质变化中的能量转化相结合,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渗透于化学工艺流程题、综合实验题之中,考查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考点清单 考点清单 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1.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易错点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导电物质也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 ③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NH、OH?,不是由SO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2、NH3均为非电解质。 ④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决定,也与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有关。 2.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①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 ②胶体粒子由于吸附作用可能会带电荷,但胶体是电中性的。 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原物质保持不变。常见实例:金属导电、蒸馏、吸附、升华、焰色反应、胶体聚沉、核聚变、核裂变、同位素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 (3)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实质是物质中原子重新组合,伴随着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常见实例: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干馏、爆炸、电解质溶液导电、钝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等。 精题集训 (70分钟) 精题集训 (70分钟) 经典训练题 经典训练题 1.化学源于生产生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裂化、石油分馏、石油裂解、石油催化重整都是化学变化 B.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取代反应 C.用激光笔分别照射蛋清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能产生光亮“通路”的是蛋清溶液 D.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 2.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直径大约在60~140nm,怕酒精,不耐高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5% B.高温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C.新冠病毒扩散到空气中不可能形成胶体 D.“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中加入浓盐酸可以增强消毒效果 3.下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明矾 蔗糖 NaHCO3 CO B 天然橡胶 石膏 SO2 CH3CH2OH C 冰 王水 H2SiO3 Cl2 D 胆矾 玻璃 H2CO3 NH3 4.《应用化学》杂志上介绍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富勒烯(C60)与石墨、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B.磷酸钙属于钙盐、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