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02895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52110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6课,北宋,政治,课件,17张,PPT
  • cover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唐 907亡 北宋 960兴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程内容: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 (1)时间: (2)人物(建立者): (3)都城: (4)事件(建立方式): 2、统一: (1)方针: (2)结果: 思考探究: 结合课本P29页《北宋形势图》你认为北宋有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陈桥兵变(武将篡权) 先南后北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 局部统一 “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二、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宋太祖是怎样解决的?他用什么方法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收精兵 ①解除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②控制对_____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兵将分离) 禁军 军队 夺其权 ①在中央:采取_____的方法,削弱 _____ ②在地方:派 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实施_____制度;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权力; 制钱谷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 ②设置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分化事权 相权 三年一换 转运使 归纳整理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军事上 政治上 经济上 通判 文臣 兵权 行政权 财权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VS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原因(目的): 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1、重用文臣,限制武将 措施: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措施: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 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 将不专兵,兵无常帅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分化事权、 内外相制 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