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10661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1407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0-2021,PPT,29张,课件,发展,及其
  • cover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习目标: 掌握文化传承的载体及其发展 分析学校教育、印刷书等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理解文化传承对扩大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古代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 ①主要形式:官学与私学是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②发展历程 a.官学: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 b.私学:春秋时期私学产生。唐朝以后私学得到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春秋时期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历史背景 (1)经济:铁力牛耕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加速了封建身产关系的孕育成熟。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3)文化:学术下移和士阶层崛起又为私学的产生与蓬勃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和人才储备。 (4)社会环境: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争霸局面出现,各国统治者无力顾及官学。 汉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 1.国家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为汉代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汉代政治制度对学校教育的需求 3.汉代思想文化政策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4.汉代文华载体与传播方式的变革为学校教育创造了条件 5.文化传承内容的变化促使学校教育发展。 (1)特点: 起源早;政府主导;官学与私学并存;儒学主导;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 (2)评价: 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为政府提供了后备人才,巩固了专制皇权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流;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凸显了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但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与评价 ③历史影响a.对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b.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2)古希腊学校教育: 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2.近代大学 (1)近代欧洲大学 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①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②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进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③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2)近代中国大学 ①北京大学: a.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的京师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b.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②清华大学: 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3.现代中国学校教育 (1)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 ②内容 a.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 b.提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③影响: 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 (3)改革开放时期 ①内容 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 b.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c.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 ②影响: 改革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