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 选修1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对新政并不热心,新政开始不久,她就解除了支持新政的光绪帝老师翁同稣的军机大臣职务,还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除湖南巡抚陈宝箴等极个别人以外,大多对新政或明或暗的抵制。 慈禧太后 vs 光绪帝 有些新政机构虽然建立起来,但大都为守旧势力所把持,形同虚设。光绪帝为贯彻改革措施,将礼部的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和林旭等人以四品卿衔担任军机章京,办理新政事宜,负责批阅奏章,拟制诏书,参与维新变法。谭嗣同等四人被称为“军机四卿”。 光绪帝的反击行动使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和表面化。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以达到结束光绪帝主政、扑灭新政的目的。 光绪帝和维新派也感到形势危急,想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来对付慈禧太后和荣禄的武装力量。9月16日, 光绪帝召见袁世凯,对他加官晋爵,委以重托。但是,袁世凯表面对光绪帝和维新派信誓旦旦,暗中却与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密切勾结。维新派还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希望争取得到美、英、日等列强对维新变法的支持,但同样没有结果。 [历史纵横] 由于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例如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起而反对。湖南有个名叫曾廉的举人,甚至上书请求处死康有为和梁启超;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极端仇视新政,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更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 如何认识新旧势力的交锋? (1)双方的交锋点是人事安排下军事力量的控制。 (2)交锋中双方的态势是新势力处在弱势。 (3)光绪帝和维新派在危急形势下求救于袁世凯和帝国主义,表明其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1.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 )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 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解析:选C 材料所述现象不一定说明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有些倾向改革的官员慑于压力也不敢支持变法,这只能说明封建势力强大。 抢答 2.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 ) 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 C.将人事任免权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 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解析:选D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是在他权衡利益得失后作出的个人选择,并未受慈禧的指使。 3.“……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 ) 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C.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答案:D 分析:材料指出了维新派缺少政治经验,急于求成而造成的这种混乱状况,说明变法配套措施不完善。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 9月14日,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他惊慌失措,急忙召见杨锐商议对策,并授以密谕,希望杨锐等人妥商良策。9月18日深夜,谭嗣同带着密谕拜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诛杀荣禄,逼慈禧太后彻底交权。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当时,英、日等国为了与俄国争夺在华利益,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