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818697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课件(37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32527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课,社会,危机四伏,庆历,新政,课件
  • cover
历史部编版 选修1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但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不多, 而且成为兼并对象,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农。地主还采用各种手段隐瞒田产,少交赋税。 北宋中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真正纳税的土地仅占耕地总数的十分之三左右,财税收入锐减。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由于富者有田无税、贫者产去税存,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 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官僚占有大量土地 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解析:选D 题肢中的A、C两项是“富者有弥望之田”的具体表现,并非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是造成土地兼并严重的重要原因,但关键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这是造成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的根源所在,故B项错误,D项正确。 宋太祖即位后不久.一天,他邀请主要将领赴宴。酒酣饭饱之时,宋太祖感叹说:“没有你们的出力.我不会成为天子:但是,我现在整夜都不敢安枕而卧。”宋太祖接着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无非图'富贵’二字,你们不如解去兵权.回老家置买田宅,饮酒作乐,颐养天年。此后,武将的兵权被解除,兵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 在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重重盘剥下,农民生活十分困苦。他们“寒耕热耘,霑(zhan)体涂足....戴星而息”;“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当时,有诗描述道:“死者道路积,城市接田野,恸哭去如织”;而官府却“暴敛不暂息”。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 [资料回放]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濫,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财政困难;官吏冗滥;农民负担沉重;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宋朝建国后,赵匡胤和他的继承者们吸取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皇帝的专制集权。 首先,集中军权。一方面,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的没有统兵权,统兵的没有调兵权,使之相互牵制;另一方面,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以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的目的。 其次,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相互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虽然加强了封建统治,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 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 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 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 解析:选A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以后,面临的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统治者必须首先集中军权,故A项正确。 首先,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11 世纪初,宋辽军队在澶州激战,在战局对宋军有利的情况下,贪生怕死的宋真宗与辽国签订屈辱的盟约,承诺每年送给辽国大量银两和布帛,换来暂时的苟安,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澶渊之盟”。 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 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但最后却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辽宋间澶渊之盟使(  ) ①双方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