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内容要求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 年级 四 案例名称 第三课 刻纸 教材 书名:美术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第1版 2016年12月 第3次印刷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与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学校信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有效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教学信息多元化、教学内容立体化,使师生增强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理论依据 恰当运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帮助学生创设美术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关注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软件: Word、Photoshop、格式工厂。 硬件: 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及展台、触控白板。 搭配环境: 美术专用教室。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4课《点彩刻纸》和第16课《走访民间艺人》同为以民间艺术为题材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进行深入学习,同时为《点彩刻纸》一课的学习进行铺垫。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阴刻、阳刻的相关知识,学习运用刻纸进行创作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百变团花》一课中初步认识了剪纸艺术,在四年级上册《剪挂笺 过新年》一课中,学习了挂笺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四年级的部分学生每周二参与剪纸社团的活动,并能将经验在本班内分享。因此,学生对剪纸艺术以及剪纸语言并不陌生。三年级的劳技课也曾经介绍过刻纸的技法,但刻纸技能并不常使用。因此,可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法,由复习刻纸技法引入,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和制作刻纸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刻纸文化。同时,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刻纸的乐趣,增强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美感体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刻纸是剪纸的一种形式,了解阴刻与阳刻的特点,掌握刻纸创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通过对比观察、小组探究、交流讨论等方法,发现阴刻、阳刻的不同之处。 3.通过体验民间刻纸的艺术形式,领悟刻纸艺术特点和悠久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阴刻与阳刻的特点,掌握刻纸创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刻纸中的连接方法。(运用对比观察法、教师示范起稿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导入 1.播放剪纸动画片段。 2.介绍刻纸:刻纸是剪纸的一种制作方法。在刻画复杂图形的时候,刻纸的方法更便于塑造形象。 (板书课题:刻纸) 观看视频,感知剪纸特点。 了解刻纸与剪纸的关系。 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体验,初步了解剪纸作品的艺术形式。 简单了解刻纸艺术,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PPT中插入视频,视频播放流畅。 2 分钟 新授 1.回忆、学习阴刻、阳刻的技法。 (1)出示阴刻与阳刻的树叶刻纸。 回忆劳技课的知识,两片树叶的刻纸作品刻法分别叫什么? (2)看到两片表现手法不同的树叶,你有哪些感觉? 小结:阴刻和阳刻是民间刻纸的主要形式。阴刻,以挖空的线条纹样表现形象,主要特点是画面坚实稳重。阳刻,是先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