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31194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课件+教案

日期:2024-06-1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2389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乘方,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2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2积的乘方教案 主备人:阳金芳 审核人:刘其人 日期:2021.03.04 本章课时序号:3 课 题 积的乘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积的乘方运算,理解积的乘方的计算法则;2、能利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3、继续体会从特殊例子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法则的数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复习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法则,从乘方的意义引入积的乘方;2、引导学生从实际计算过程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3、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概括出积的乘方法则;4、通过例题,学会法则的运用;5、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的奥妙无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推导法则的过程,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美好人生添砖加瓦。 教学重点 1、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和运用。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难点 1、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2、积的乘方法则的拓展运用。 教学准备 1、制作ppt教学课件;2、选编习题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 学 活 动 一、情景展示,温故导新(一)复习铺垫说一说:1、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用ppt展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用公式表示是: (m,n是正整数)2、 幂的乘方法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用ppt展示: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用公式表示是:(n是正整数)(二)引入课题1、 想一想:根据乘方运算的意义,2个3x相乘,写成的式子是什么?3个ab相乘呢?它们是一种什么运算?2、 学生回答:2个相乘写成,3个ab写成,应该叫做积的乘方运算。3、 揭示课题:那么,怎样推导出幂的乘方法则呢?二、 探索法则,启智赋能 (一)做一做= ; 4= ;m= . 1、 学生交流,并独立计算(教师提示根据乘方的意义和运算律进行计算)2、 教师点评,并用ppt展示解答过程 3、 教师提问:你能说说上述题目的计算过程吗?生:第一步利用乘方的意义,第二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 探究一般规律:(1)提问:利用上述运算过程你能推导下面的公式吗?(2)学生探究推导积的乘方运算公式。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回答解答过程,教师点评教师用ppt展示公式推导过程:5、 归纳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里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积分别相乘。写成公式:(n是正整数).6、 探索积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式的积的乘方运算。(1)出示问题:(abc)n = ? (n为正整数).(2)学生独立推导,交流推导过程。(3)学生回答,教师展示推导过程:(4)教师指出:积的乘方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仍然适用。三、教学例题,学会运用(一)教学例6例6 计算 (1); (2); (3); (4)。 1、 教师带着学生第(1)题,学生口答第(2)题。做完后教师指出:注意括号内每一个因式都要乘方(ppt展示).2、 教师带着学生第(3)题和第(4)题,边讲解边用ppt展示解答过程:解:(3) . (4) .教师指出:算积的乘方后还要算幂的乘方(ppt展示)。(二)教学例7例7 计算:.1、 学生观察,说出计算方法:这道题有积的乘方、乘法、减法运算,应先算积的乘方;2、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书。3、 师生订正并用ppt演示计算过程:解:.4、 教师强调:含有乘方、乘法、加减法,要先算乘方,结果要合并同类项。四、辨析正误,深化理解辨一辨:1、 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解析】A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指数应相加,结果应为;B中的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C是积的乘方,计算时遗漏了a也要乘方;D是积的乘方,正确。2、 下面计算中,结果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D是幂的乘方,指数应相乘,结果应为。三、基础巩固,能力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