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33314

2《回延安》课件(共38张PPT)+教案+课后练习解答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42992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回延安,课件,38张,PPT,教案,课后
    (课件网) 回 延安 ———贺敬之 走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师生互动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 走进作者 贺敬之(1924年-),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诗人、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其文学创作善于从历史与思想的高度来提炼文骨,写诗则坚持“诗学和政治学”统一的标准。他早年和丁毅等合著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还著有诗集《放歌集》《回延安》《雷锋之歌》等。 背景介绍 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党中央就设在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延安一直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中心。它是革命圣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抚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本诗作者贺敬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于1940年来到延安,在这里生活了六年。1956年春,他从北京来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回延安》为题,尽情抒写这次重回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 词义理解 糜子:一种果实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留脚印:深文中的意思是,毛主席在那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概括这五小节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1)回延安———抒写回延安后久别重逢的激动和喜悦 (2) 忆延安———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3) 话延安———描绘见到亲人的热烈场景 (4) 看延安———描画延安城如今的崭新面貌 (5) 祝延安———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分块解读1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楼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一 分块解读1 回延安———抒写了作者久别重逢时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表达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回延安的夙愿已经实现,写出回延安时欢迎场面的热烈。 分块解读1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楼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合作探究1 这一小节是如何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合作探究1 作者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展示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