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34293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3章第2节科学探究:向心力课件(25张ppt)+教案+测试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65991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ppt,25张,课件,向心力,探究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3章第2节科学探究:向心力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3章第2节;向心力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具有承前启后在作用?对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对后是圆周运动的应用,以及为万有引力做知识储备? 学生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从理论上推出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对数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已经熟练掌握?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通过精确实验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实例认证向心力的作用及来源。 4.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实验探究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过程中的应用,领会从定性到定量的实验研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向心力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本节难点是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教学中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去感受思考。 四?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1)控制小球质量?半径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 (2)控制小球质量?角速度不变,探究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 (3)控制小球角速度?半径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 2.图像法 把数据输入计算机,分别作出F-ω2?F-r?F-m图像,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向心力 1、情景设疑,提出问题 情景一: 创设情境问题:有一个装有水的瓶子,用绳子拉住让其在竖直面内转动,猜一下最高点瓶口向下时水会不会流出来? 教师:⑴、演示“水流星”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产生了疑问,在教师引导下大胆发问,激起了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提出了要研究的圆运动产生原因的问题。 提出问题:现在大家利用桌子上的小道具,让绳子拉住小球在桌面上做圆周运动,体会一下手有什么感觉?如果松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实验感受,理论论证 情景二: 学生:⑴、尝试用用绳子拉着小球在桌面上做圆周运动,体验绳子对手的拉里;⑵、用绳子拴住小球在桌面上作圆周运动并撤去绳子进行对比实验,发现没有了绳子拉力,小球就飞出去,不能继续做圆周运动了。 3.理论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小球在桌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学受力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指向圆心且与速度垂直,撤掉这个力,小球会沿切线方向飞出。指向圆心的这个力我们称之为向心力。 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称为向心力 方向:指向圆心 效果分析: 由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指向圆心,且与速度垂直不做功,因此向心力的效果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二)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1.感受实验———体验向心力 情景设疑,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问题: 一个轻球如何才能做到拉住一个瓶子不掉下去? 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产生结论。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改变什么才能让瓶子上升? 教师在此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产生结论,增加角速度 教师再次设问:向心力的大小仅与角速度有关吗?大家用桌面上细线拴住的不同质量的小球,通过甩动小球改变半径,角速度等,去体验向心力的大小究竟与那些因素有关? 结论:通过体验猜想使学生初步认识向心力可能与质量、半径、角速度等因素有关 2.分组实验—向心力演示仪 基于学生的猜想首先明确本实验的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使学生探究出向心力F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