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44346

第13课《 最后一次讲演》预习知识点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5次 大小:156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3课, 最后一次讲演,预习,知识点
  • cover
八年级下册语文13课《 最后一次讲演?》预习知识点 13 最后一次讲演 ?预 习 须 知一、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继续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二、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其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卑劣liè:卑鄙恶劣。 无耻:不知耻辱;没有羞耻之心。 诬蔑miè: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毁灭:彻底破坏,消灭。 卑鄙bǐ:(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 蛮mán横:强横而不讲道理。 赋fù予:交给重任,使命等。 二、主题概述 这篇演讲稿,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表现了演讲者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的罪恶行径,热情赞颂李公朴先生及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和事迹。 第二部分(第4、5段):剖析了国民党反动派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指出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揭示了真理永存的历史规律,坚信人民一定胜利。 第三部分(第6—11段):追述争取民主的光荣历史,坚信正义不灭、真理永存,号召进步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努力奋斗。 第四部分(第12段):表明自己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牺牲的决心。 四、思考探究 1.第1段中“写写”“说说”“打”“杀”与“偷偷摸摸”这几个词有何表达效果? 李公朴先生“写写”“说说”,反动派就对他要“打”要“杀”,说明李先生无罪却惨遭毒手,这些词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偷偷摸摸”是个贬义词,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 2.第2段连用三个“无耻”有什么表达效果? 连用三个“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同时用“无耻”反衬后句的“光荣”,爱憎分明,很有鼓动性。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战斗。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4.第4、5段中的“他们”“你们”“我们”分别指谁?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他们”“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作者用不断变化的人称表达不同的情感。用“他们”,表达愤怒和蔑视的感情;用“你们”,将自己的话变成直接对反动派的揭露、痛斥,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用“我们”,表示讲演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5.文章结尾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直接抒情。既是对李先生的高度赞扬,也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