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70969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588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辽宁省,第一次,版含,Word,试题,语文
  • cover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时代召唤作家聚焦于精准扶贫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一系列反映精准扶贫的作品脱颖 而出,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和表达。 善于将精准扶贫给当下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置于丰厚的历史土壤中进行表 达,是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贺享雍的《乡村志》本着“为时代立传,为乡村写志,替农民发言”的宗旨,以贺家湾为中心,探讨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最后一卷《天大地大》尤其将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当精准扶贫被置于阔大的历史背景下,贺家湾也成为当代中国乡村变迁的一个缩影。将精准扶贫工作置于较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有利于在更深广的意义上理解新时代乡村的特征,建构乡村审美经验。 驻村干部大都是从城市到农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外来者”视角就成为当下扶贫文学的主 导性叙事模式。但是,外来者如何才能真正进入乡村内部,关涉到文学呈现出怎样的乡村经 脸,如果仅仅停留在无关痛痒的外来者视角或者机械的政策解读层面,就会影响写作的有效 性。不少扶贫文学坚定人民性立场,采取平视视角,致力于表现扶贫干部的成长、帮扶对象物 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改善,成为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譬如《经山海》《天大地大》《酒是个鬼》等小说在外来者视角中加入成长小说的元素,将基层驻村干部的成长与乡村面貌和村民命运的改变结合在一起,反映出扶贫工作既是帮扶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机遇,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同时,扶贫文学并未停留在对国家帮扶政策的解读上,而是试图表明,政策的外在力量与农民内生力量的结合才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陈毅达的《海边春秋》里,开发海岛的主体是本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是他们在与外来资本的博弈中,实现了家乡发展。这些扶贫干部和乡村中坚力量交相辉映,共同建构起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扶贫文学中不少故事都直接源于作者的扶贫日记或访谈等第一手资料,这是时代与生活 的馈赠。韩永明的《酒是个鬼》聚焦精神扶贫,不仅让扶贫对象老谢通过“扶志”重获做人尊严,也让扶贫队员老王在忘我的工作中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自我成长。在此,国家话语与个性表达得到统一,既聚焦乡村扶贫须挖掘内生动力这一重要话题,又延续了韩永明一向关注转型期普通人精神状况的写作特点。 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与探索也丰富了乡土文学的美学特质。扶贫工作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和 工作流程,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考核目标,如果没有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感悟力,很难讲出好故 事。老藤的《遣蛇》仿照侦探小说和推理小说的形式徐徐展开,不仅让小说更好看,随着真相被解开,也将“呼蛇容易遣蛇难”这句谚语延伸开来,让每一个人反观自己内心的那条“蛇”,引发读者思考。 应当注意的是,简单化的乐观想象也会远离乡村现实,像《迎风山上的告别》中深山里的每个残障孩子都因为过人的文艺天赋脱贫,《猪嗷嗷叫》的结尾用一句“村里的野猪养殖场弄起来了!村里的人都顺利脱贫了!”宣告胜利,或许都有些失之理想化。 乡村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深深嵌入中国现代化的整体社会图景,如何理解和书写当下乡 村的新变化,则是每一个写作者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选自李雪梅《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