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皇权相权矛盾 二者关系如何? 皇 权 强化 1.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一、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 2.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实行内阁制度; 4.建立“厂卫”; 5.设立“廷仗”制度。 布政使司 (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 (刑狱) 都指挥使司 (军政) 皇帝 分权鼎立,三司合议,上报中央。 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2.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皇帝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影响: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强化君主的独裁专制,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 殿阁大学士 3.实行内阁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 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明成祖朱棣: 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形成内阁制度。 张居正 嘉靖、隆庆与万历初年,首辅之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尤其是掌握票拟权。在内阁之外,内阁首辅也已成为文臣之首,并能有力地影响六部。 隆庆六年(1572),张居正任内阁首辅,一切军政大事均由他主持裁决。 丞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 不同 地位 职权 对皇权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 非法定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1382年,出于监控官员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并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 4.建立“厂卫”: 锦衣卫木印 锦衣卫 明朝皇帝又陆续建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查、逮捕、审问臣民。 朱元璋设立廷杖制度,对不合己意的大臣,在殿堂上任意仗责。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5.设立“廷仗”制度。 1519年,群臣劝说正德皇帝不要到江南游玩,正德皇帝大发雷霆,对劝阻的146名大臣加以仗责,结果打死了11人。 皇 帝 内阁和六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凡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难以改变。 限制 雍正年间,朝廷临设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后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军机处 二、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 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经皇帝同意后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军机大臣 权力大? “军机大臣上行走” 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清 内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发展过程(中央) 三公九卿制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促进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 ②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③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1、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C 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C 课堂练习 3、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