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 电子 正电荷 西瓜(枣糕)模型 一、汤姆孙的原子模型(1898年) 1903年勒纳德电子束实验: ? 操作:使电子束射到金属膜上 现象:较高速度的电子束很容易穿透原子 结论:原子内部很空,或者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与实验现象不符 如果我们想看看西瓜内部的样子,我们可以切开它进行观察。但原子的尺度小,结构非常紧密。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微观粒子的内部结构呢? 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认为,要了解原子里到底有什么东西,最好用“炮弹”——— α粒子打到原子里面去试探一下。 α粒子特性: (1)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接近原子中心 (2)可使荧光物质发光 氦原子核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盖革和马斯顿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 真空 放射源 高速α粒子 金箔 可转动的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 荧光屏 二、α 粒子散射实验 真空 放射源 高速α粒子 金箔 可转动的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 荧光屏 当 α 粒子打到金箔时,由于金原子中的带电粒子对 α 粒子有库仑力的作用,一些 α 粒子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就是发生了 α 粒子的散射。统计散射到各个方向的 α 粒子所占的比例,可以推知原子中电荷的分布情况。 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但有少数 α 粒子(约占八千分之一)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0 ,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1)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撞后造成的? (2)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原子中正电荷造成的? 【思考】 1.按汤孙枣糕原子模型,能否解释以下两个问题? 大角度的偏转不可能是电子造成的,因为它的质量只有 α 粒子的1/7300,它对 α 粒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影响就像灰尘对枪弹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造成 α 粒子偏转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原子的大部分质量的带正电部分的作用。而按照汤姆孙模型,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原子内的,α 粒子穿过原子时受到的各方向正电荷的斥力基本上会相互平衡,因此对 α 粒子运动的影响不会很大。所以,汤姆孙模型无法解释大角度散射的实验结果。 (1)绝大多数粒子不偏移 (2)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 (3)极少数粒子偏转甚至大于900 ,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2.你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应如何分布,才有可能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出现以下现象? 说明是它们运动过程中没有受到带正电的物质的斥力作用,说明原子内几乎是“空”的 说明带正电的物质对它们产生了库仑斥力的作用 说明它们和带正电的物质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力, 带正电的物质质量电量集中而且占据的空间很小。 三、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911年)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卢瑟福 当 α 粒子接近原子时,电子对它的影响仍如前述可以忽略,但是,正电体对它的作用就不同了。 因为正电体很小,当 α 粒子进入原子区域后,大部分离正电体很远,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 只有极少数 α粒子在穿过时距离正电体很近,因此受到很强的库仑斥力,发生大角度散射。 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得到了质子,进而猜想原子核内存在不带电的中子,这一猜想被他的学生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并得到公认。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质子数 核电荷数 1.原子核的电荷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四、原子核的电荷和尺寸 2.原子核的尺寸 通常用核半径R表征核的大小。原子核的半径是无法直接测量的,一般通过其他粒子与核的相互作用来确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