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84966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下学期《项脊轩志》教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429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华东师大,语文,高一,学期,项脊轩志,教案
  • cover
《项脊轩志》详案 《项脊轩志》详案 教学目标: 1.在了解归氏散文“平淡中见深意”的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把直观的笼统感受还原为文本的具体分析; 2.以论赞部分为突破口,全面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以论赞部分为突破口,挖掘作者蕴于作品中的功名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初始文本和补写文本在情感基调上的差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2.针对你感到困惑的地方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1.疏通文本,顺带补充相关文学常识,并解答部分同学在预习时提出的疑问 Eg:张焓:我们的书上有这样一句,“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但我看到别的教材中标点不大一样,“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到底哪个版本更好呢? Eg:马上、项真、吴光哲、沈捷:“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这句有何作用? 2.以“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为例,给学生提供一点文本细读的方法指导 Eg:吉玥、严明逸、石智妍、徐成骥、林宇浩、陈一涛、沈佳洁、王尹颖:为什么要写小妹问妻子的话?为什么要写妻子转述小妹的话? 思维路径: 哪个细节耐人寻味(自读文本时觉得这个细节写得莫名其妙、粗读下来难以理解)? →这一细节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何关系(小的细节描写和大的情感方向之间的关联)? →为何作者选择写下这一细节而非别的细节(写下这一细节的好处)? 3.布置作业 读《先妣事略》《女二二圹志》《寒花葬志》,尝试归纳归有光的散文特色。 第二课时 课前(4分钟) 配乐朗读《项脊轩志》课文部分(不含“项脊生曰”一节)。 一.教材删选文本(15分钟) 1.由《项脊轩志》看,归有光的散文有哪些特色? 教师活动预设: 清人姚鼐说啊,《项脊轩志》是“太仆最胜之文”。昨天,我们在对课文有了大概理解的基础上,又补充阅读了《先妣事略》《女二二圹志》《寒花葬志》,并请同学们尝试归纳归有光的散文特色。 由交上来的作业看啊,大家的语感很敏锐。比如吉玥说,归有光擅长生活琐事的细节描写,真实而自然,这与近代的林纾的意见不谋而合;胡馨友说,辞藻并不华丽,显得平易近人,看似随性,实则传神,这与明人王世贞的“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是一个意思;董令仪说,文章没有用情感字眼却浸透了深情,清人王鸣盛也这么认为,只不过他的表述是“弦外有声”“言在此而意在彼”;邓驿歌说了句大白话,作者很会描写女人,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的表达典雅一些,“余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所以啊,不要小看你们自己的阅读体验,它们非常宝贵。对于归有光文风的分析,古代的名人们也并没有比在座的各位更高明。前人提及的归氏文章特点,大家也都发现了,只不过在表述上有些不同而已。在这里,我要向各位表示叹服。 2.哪些朴素的语言、琐碎的细节里,蕴藏了怎样复杂的情感? 教师活动预设:但是,到底在哪些朴素的语言、琐碎的细节里,蕴藏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呢?这恐怕就是大家的难点了,就像张奕凡在预习作业中写的,读起来“不知怎么的”有一阵酸楚的感觉。所以,上节课我们以“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为例,尝试着给大家一个思维路径,把本能的笼统感受还原到文本的具体分析。现在,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思维路径,说说你从哪些细节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活动预设: ①对亲人的怀念 祖母关心孙子,来书斋看他,亲昵地开玩笑说他静若处女,又对孙子的沉静好学感到欣慰,相信落败着的家族可以由他重振,并以太常公的象笏来激励他。“比去,以手阖门”这一细节就可读出祖母对孙子的爱护。 母亲早亡(二十五岁),其时作者只有八岁,所以对母亲的记忆很少,只能通过老妪的回忆来遥想母亲的温柔。“妪每谓余曰”,其实说的只是母亲曾经立于某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