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85313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微专题(命题点详解+针对性训练) 课件(48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156003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命题,48张,课件,训练,针对性,详解
  • cover
中国古代史 微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赋税、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专题四 中国古代教育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 专题解读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德治 (1)背景:夏商时期,君主和贵族可以殄灭生命。如“人殉”“人祭”。 (2)起源:西周建立起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3)发展: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君寻找救国新思想。 专题解读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德治 2.法治 (1)早期国家已经有法律。 (2)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德治与法治之争开启。 专题解读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德治 2.法治 3.德治与法治之争 (1)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注重教化。 (2)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唯法为治。 (3)儒家思想不合时宜,在当时备受冷落,后来才得到重用。法家思想适应了当时建立统一的专制集权国家的需要,受到重用。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的法治 (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商鞅“改法为律”。 (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令”,即法律命令。 (3)三国魏明帝减省律令,司马昭主政时再次减省《魏律》。 专题解读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的法治 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引礼入律) (1)原因:汉武帝后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学士人以经注律,魏明帝设置律博士的推动。 (2)表现: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 专题解读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的法治 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引礼入律) 3.唐朝:礼法结合,提倡礼治 (1)唐高宗时,撰成《永徽律疏》,最早最完整封建法典,中华法学体系确立标志。 (2)732年,颁行《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3)社会层面,重视家训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专题解读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如《天圣令》;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2.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曾重修《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3.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专题解读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4.宋朝,理学形成,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深入到族规、家训之中。 5.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6.明朝后期,乡约改而宣讲明太祖的“六谕”,并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7.清朝乡约的宣讲内容是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圣谕,也常引用《大清律例》,使乡约的约束力加强,并与法律合流。 专题解读 1.西周时期的法,是一种完全依附于礼的法。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铸刑书”产生的主要影响应是 A.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C.巩固了礼乐教化的地位 D.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A 对应研训 深化认知   法家法治思想的现代价值 (1)进化的历史观 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随社会的现有现实来改变的。 (2)对法的尊重 公布于众,应该稳定,具有平等性,反对特权。 (3)以法治国的愿望,社会治理的首要手段 法家法治思想的局限性 (1)人治属性, 君主一人意志的体现 (2)重刑峻法 2.《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唐律在亚洲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东亚各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律疏议》首篇“名例”云:“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由此可知,唐律的主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