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997

2010年初三模拟考试卷分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91400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0年,初三,模拟,考试卷,分析
    2010年初三模拟考试卷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订正、同伴互助、师生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 2、讨论交流,明确本节课的讲评重点(议论文的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辨析与作用;品析关键词语;感悟作品情感;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今天这节课,我们重新看一看前几天我们考过的试卷,看看能否有新的收获。 二、分析整体测试成绩 1、班级之最: 130分以上:赵晶晶 陈依凡 周颖颖 华子泺 罗成专 江静 郑婷婷 梁艺 陈淑莎 陈丹丹 黄可宏 易小芬 林煌 赖联谊 最高分:赵晶晶(136分) 积累和运用完成最好的:江静 梁艺 陈依凡 陈瑶 金欣 梁天徽 (满分) 现代文阅读最好的: 陈瑶 赵晶晶 (只扣2分) 古诗文完成最好的:江静 郑婷婷 陈依凡 (只扣1分) 作文:陈丹丹 江静 黄宗鸿 陈淑莎 周颖颖 梁天徽 尤一馨 华子泺(luò)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前面的几个部分,作文留待下节课再讲。) 卷面书写最整洁的:黄可宏 (投影展示对比卷,板书“书写端正”,明确:整洁有序的卷面赢得老师的青睐。书写端正很重要。) 三、反馈统计表 1、反馈统计表,解答积累和运用部分疑难 2、请学生谈成功经验 3、出示:检测情况分析(出示每题的平均得分和百分比分。明确本节课要重点解析的试题。 四、分析讲评 1、解析语段一 解析第6题:一分钟跳读,重新回顾这篇语段。 6.从划线句中,选择一个最能代表文章论点的序号(2分) 第6题的考点是把握论点。 这道题选择A的同学有23人,选B的20人,选C的有13人。参考答案则是B。 看来大家对这道题还是比较困惑的。 下面请选择B的同学举手,请一生谈谈,“你当时是怎样思考选择B的?” (明确:围绕标题展开思考来把握论点,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习惯。因为议论文的标题往往就是议论的话题或文章的论点) 解析第7题: 下面我们来看第7题,首先我们来明确这道题的考点是什么?(考查论据的作用) 7.本文引用罗丹的话有何作用。(3分) 出示学生错误答案: 示例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更加的使文章的观点明确,体现了句子的表达效果,使读者赞成此论点。 ———知识点混淆 示例2:使用名人的言行能说明文章中心,引出下文,升华主题。 ———表述不科学 示例3:引用名人的话,来进一步论证文章的论点,使论据更富说服力。 ———未能结合具体内容 出示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阐明了要主动积极去选择合适角度,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出示《复习导引》第83页: “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理解论据的作用,明确论据用以证明的论点及达到的效果。” 明确:规范答题:证明的论点+达到的效果 拓展演练:《复习导引》第90页,指名朗读,思考论点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问题:文章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增添文章的文采与说服力。 试卷第8题和第9题,也都是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这就告诉我们,“论据的解析、补充和论证方法的辨析”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 通过刚才的解析,我们明白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明确考点,联系具体内容,规范答题”。这几点方法同样适用于文学类作品的阅读,下面我们来看语段二。 2、解析语段二 快速默读语段二,思考:池塘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与情感? 10.本文作者的情感细腻饱满,富有波折。请从文中找出情感变化的词语。(4分) 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