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915657

沪教版(2015)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6 电路--小电珠的串联和并联

日期:2025-11-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6374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电路,串联,电珠,教版,教案,科学
  • cover
教学设计 [单元]第八册第六单元《电路》 [课题] 小电珠的串联和并联 [教学内容分析] 《小电珠的串联和并联》是小学《科学与技术》第八册第六单元《电路》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隶属于“能与能源”———生活中的电”模块。 本单元是小学科学与技术教材中有关电学知识方面最集中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导体和绝缘体”、“电路和电路图”、“小电珠的串联和并联”、“红绿灯电路的设计”和“设计和制作调光台灯”五个方面。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二年级“电”的启蒙教育,认识了小电珠、电池、导线、开关以及能进行简单电路的连接,初步感受到电的应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在后续五年级还将学习“静电”、“电的产生与传输”等电学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电学知识在小学阶段的重点部分,也是承上启下的部分。 本节课尝试连接和绘制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动手尝试,分析归纳,加深学生对简单电路的认识,为后面利用串并联的特点设计红绿灯模型电路打下基础。在简单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体验探究未知世界的成功喜悦。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是第二次接触“电”的知识,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灯亮了》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让一个小电珠发亮的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并能绘制电路简图,但对于小电珠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以及各自的不同特点并不熟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方案设计、动手实验操作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前一节课电路连接的深化,又是进入各种实际电路的起点,正确地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是关键性的环节。本堂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反复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团队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观察、实验,学会连接简单串、并联电路的方法,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分析归纳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区分串联、并联电路,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感受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设计思路] 1、教学重点与解决思路 本教学内容突出的重点是了解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了让一个小电珠发光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两个小电珠、一节电池、一个开关,使小电珠发光。在连接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可能有的小组想出一种方法,有的小组想出另一种方法,有的小组可能想不出。活动中引导学生用电路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再通过讨论交流,了解不同的连接方法,接着进行方案修正、再尝试、再记录,进行多次尝试,反复实验,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归纳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和电流在电路里是怎么流动的。 2、学习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本教学内容突破的难点是发现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发现串联和并联电路的不同特点,先让学生对比各自组装的电路,观察小电珠的明暗程度,接着让学生猜测两个电路中各去掉一个小电珠,另一个小电珠还会亮吗?并说说猜测的理由,然后让学生再去尝试和验证,并且总结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接着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多个小电珠和开关进行连接,进一步体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差异,也为后面生活中的串并联做铺垫。 [教学资源] 小电珠、导线、开关、电池、纸、尺、笔、活动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用一节电池使两个小电珠发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