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922476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 第14课 青铜古鼎 教案

日期:2025-11-2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5539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14课,青铜
  • cover
课题:青铜古鼎 课时:1课时 课型:工艺与制作 年级:四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四年级第二学期 --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上教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古代瑰宝》中的第一课。本单元教材围绕“青铜器”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艺术展开,在帮助了解感受青铜艺术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并尝试运用泥工综合技能仿制相关内容。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青铜古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青铜器,了解青铜古鼎的外形特征和纹饰特点,学习运用团、捏、叠、压、刻等泥工基本技能仿制青铜古鼎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青铜古鼎的历史知识以及古鼎的造型和纹饰的特点与精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青铜器这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已极少接触,即使出现,也只是蜻蜓点水。青铜古鼎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少见,只是在博物馆或者电视中才能够见其踪影。作为一种知识型的内容进行讲授,学生没有合适的知识背景作支撑,对青铜器的感受很肤浅,就是上课时听老师讲过也容易遗忘。因此,需要借助古鼎作为一种青铜器的独特造型和历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课前的学习单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在青铜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内涵,引导学生欣赏青铜文化,了解祖国民族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青铜鼎的相关知识,了解方鼎与圆鼎不同造型及装饰纹样的特点,学会用泥工方法仿制和装饰鼎。 过程与方法:了解青铜古鼎的历史,赏析青铜古鼎的造型特征和上面的纹饰,学习运用泥工技法仿制不同形状的鼎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样的奇特与精美,激发 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文物意识。 教学重点:鼎的基本造型及装饰 教学难点:依据鼎的造型制作适合的纹样。 教学准备: 学具:陶泥、垫板、泥工刀等。 教具:相关图片、陶泥、泥工刀、课件等。 教学过程: 交流与导入 (一)交流课前学习单,引出学习内容。 (二)感受青铜古鼎,引出课题。 说明:通过课前青铜古鼎知识的查找、收集,学生对青铜古鼎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知识的过程中,互相分享,提高了学习兴趣。 学习与制作 引导学生认识青铜古鼎的造型。 出示板书:造型 鼎有哪几部分组成? 生回答鼎由腹(鼎身)、足、耳组成。 鼎有哪些不同外形? 讨论鼎的不同外形(圆形三足两耳,方形四足两耳,有些鼎有盖) 思考制作青铜古鼎造型的方法。 1.媒体出示两种古鼎外形的制作方法。 出示板书:泥板———围 泥块———挖 2.学生尝试制作古鼎基本造型。 说明:通过回忆、交流泥工技法,学生在回忆旧知,观看媒体演示的基础上,完成制作古鼎的外形。 · 示范与感受 交流设计古鼎纹样。 1.观察古鼎上装饰纹样的位置:(鼎身,器物的的盖、耳等部位),引出古鼎纹样。 2.学生分享学习单中自己找到的纹样,教师简单归纳。 出示板书:文字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 (二)观察学习单上纹样的排列规律,感受纹样的美。 引导学生发现依据鼎的造型设计适合的纹样,感受青铜古鼎的美。 (三)交流讨论制作古鼎纹样的方法。 纹样装饰的方法:贴、刻、压印(找表面有肌理的材料)。 说明:通过课前学习单中的任务,学生找到了青铜古鼎的简单纹样,在交流与归纳后,进一步清晰了古鼎上的几何纹样有哪些种类,并了解其排列规律。通过感受依据鼎的造型设计适合的纹样,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制作与指导 (一)提出作业要求:作业内容:用陶泥制作一个青铜古鼎。 作业要求:带着对青铜古鼎的感受,依据鼎的造型设计适合的纹样。 (二)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与不足及时肯定与引导 说明:在学生制作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