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925231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16课 游动的鱼 教案+说课

日期:2025-11-18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61439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16课,游动
  • cover
( 三年级第二学期美术 ) ( 《游动的鱼》 day ) 《游动的鱼》教案 课题:游动的鱼 课时:1课时 课型:彩墨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画面布局的常用方法,初步学会对画面进行大小、聚散的构图安排,运用中锋、侧锋用笔的方法表现游动的鱼。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实践过程中,学习大小、聚散布局变化及用深浅不同的墨与色表现鱼儿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大师的艺术表现风格,体会水墨画的美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画面构图的大小、聚散安排 教学难点:鱼游动的方向问题与疏密的安排。 教学准备: 毛笔、宣纸、墨汁、水、调色盘、国画颜料、鱼儿图片等。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1.欣赏经典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片段。 2.教师介绍这部动画片是由很多优秀的水墨画大师共同完成的,齐白石大师也非常擅长画水里的小动物———鱼虾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齐白石老爷爷画《鱼》,让我们的鱼也游动起来 。 3.板书课题:《游动的鱼》 欣赏经典水墨动画 片《小蝌蚪找妈妈》 片段。 引导学生欣赏民族经典水墨动画,了解水墨画的不同表现形式,激发对水墨画的兴趣,激发表达的欲望。 欣赏与发现 交流与尝试 1.读画、析画 播放课件大师作品:齐白石《常年大贵》,问:画面中的几条鱼如何来安排和表现的?你看到了哪些对比关系? 出示总结并分析画面中的大小与聚散的安排。 2.眼力大比拼: 师述:画面中似乎隐藏着一个“神 秘的点”,吸引着画面中的鱼都朝 着这个方向游动。你能找到吗? 动手摆一摆,思考:画面中这么多条鱼,先画哪条呢?是先画大鱼还是先画小鱼呢?为什么? 师小结:先安排大的,再安排小的 比较好。 4.教师示范在宣纸上布局。 师:原来构图这么有意思,陈老师也 想来画一画,请你们仔细观察陈老师是怎么布局这些鱼儿的,注意观察鱼头的方向哦。 解析:、先找到画面中“神秘的点” 以便鱼的头部都游向这个点。 、先画大鱼,再画小鱼,小 鱼的布局要注意疏密。 、把“神秘的点”画成一朵 花,原来“神秘的点”不神 秘,它也许就是水里的一个花 瓣,水草等,是为了方便我们 构图而想象出来的一个点。 5.教师提供给学生不同的纸张形式,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样式。问:想不想学习大师来布局? 1.学生欣赏,思考交流作品中的鱼的安排与布局。 2.观察鱼游动的方向 3.动手摆一摆,小组讨论:是先安排大鱼还是先安排小鱼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认真看老师示范,领会要领。 5.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纸张上用自己手中的图片进行大小布局的安排。 ( 引导学生分析大师绘画作品中的大小、聚散问题,理解画面的布局。 鱼的游动必定有一个方向问题,隐藏在画面中有一个看不见的点,有了这个点,画面就不会乱掉,在示范的过程中加入拟人化的故事情节,深刻理解鱼游动的方向问题背后的生活情趣。 ) ( 为学生提供多样的纸张,举一反三的进行构图方式的练习,学生感受到布局的趣味性,为最后创作美的作品做准备。 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加入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先画大鱼,以及大鱼游动的方向问题,深刻理解聚散背后的生活情趣。 ) 艺术实践 1.教师出示作业要求: 内容:运用所掌握的笔墨技法画自己喜欢的鱼。 基本要求:构图合理,有聚散的变化。 提高要求:注意用笔、墨色的浓淡变化。 鱼的造型、姿态生动活泼。 2. 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来画一幅画,让 你们的小鱼游动起来吧! 3.给自己的鱼添画有趣的背景。 4.学生作业,提醒学生欣赏画面中中锋、侧锋与墨色的运用。 1.认真倾听老师的要 求 2.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 分层次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 展示评价 教师组织点评: 1.展示并欣赏学生作业。 2.教师点评。评价内容: ( 通过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