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雕泥板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课标“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重点是引导学生对平雕、浮雕和圆雕这三种艺术形式的不同有一个初步认识,让他们观察、发现、分析浮雕作品的特点;接触、尝试和了解泥板浮雕的基本制作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学习和体验,用泥板浮雕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传达情感。 泥板可以千变万化,制作方法既简单又丰富,操作方便,表现力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讲技法时一定要给学生欣赏课件,把枯燥的技法学习变成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和尝试的过程,在整个流程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节课中最重要的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区别泥板浮雕的特点,经过亲手尝试来感受泥性;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泥巴容易改变、易于成型的特点,在泥板上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让泥巴慢慢地“听话”;而对技法,则只要有一个初步了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独特的技法。而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和追求美的要求和目的始终贯穿于本课教学中。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册“玩泥巴”一课中,学生已经对泥巴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和接触,有了一点驾驭这种材质的基本能力和经验。“雕泥板”一课让学生开始了解一些具体的泥工的制作技法和表现形式,体会泥工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姿,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和接触泥材的机会增多了,各种技法就可以慢慢掌握并且灵活运用。反之,如果老师在学生接触泥工的初期就以灌输和练习技法为主要目的,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即使做得好,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技工和匠人的前身,对学生的认知、创造力、审美等能力的发展没有多少帮助。 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 教师准备:课件、泥巴、牙签、小工具、颜料、印章、印泥 。 学生准备:牙签、抹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浮雕、圆雕、平雕的特点,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浮雕作品。 技能目标:尝试阴刻、阳刻、堆塑、贴塑,运用这些基本方法在泥板上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雕泥板来获取驾驭一种材质的成就感,培养学生敢想肯做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感受泥性,了解泥板成形的简单方法,培养学生了解、驾驭一种泥料的能力,提高动手创造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浮雕的美感和装饰作用。 教学设计 1. 对比讨论 师:小朋友,今天先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在我们面前有一块泥板,还有一张纸,我们先伸出手,在泥板上用力压,使劲按,一直按到手明显陷进泥里。压好以后把手拿出来,再在纸上印一个泥手印。现在把两个手印并排放在一起,大家对比这两个手印有什么不同? 生:…… 设计意图:在做做、比比、玩玩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体验到表面有强烈凹凸感的效果和表面平整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2. 揭示课题:《雕泥板》 师:是的,泥板上的手印是凹进去的,没有手印的地方是凸出有手印的地方的,有很明显的高低;纸上的手印是平的,只留下一个泥浆颜色的手印而没有凹凸感。看屏幕上的图片,就像这两个长颈鹿,一个是平的,一个是有凹凸的。【图2】 这种在一个底板上做出凹凸造型的作品就是浮雕。与平面的绘画相比而言,它表面高低不平,但是因为这些造型是在一块底板上表现的,所以只能在正面看,后面看到的只是背面的板;和圆雕不同,圆雕可以在不同的角度都看到这个作品。【图3】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雕泥板:在泥板上做出有凹凸感的形象。【图4】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直观对比识别出圆雕、浮雕、平面绘画的不同,教师在这里不能仅在理论、定义上给学生一个概念。概念对他们来说过于书面化、太难以理解,也太没有兴趣了。 3. 讲授新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