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撕贴活泼的小猴》 【基本信息】 教材:上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 课时:第2课时 类型:绘画表达(拼贴画) 【课程标准内容与要求】 1.年段要求:(参考2014版市修订课标) 本课属于”绘画表达”主题(拼贴画)单元教学内容,这一主题学习内容在一,二年级的要求为: ◆了解色彩、线条、形状、机理、空间等视觉元素。 ◆运用绘画工具表现抽象或具象的事物 ◆根据联想、想象命题进行创作 ◆用纸等材料,采用撕、剪、拼贴等方式进行作品创作 ◆用各种自然物或人造物进行拓印表现 ◆利用电脑进行简单的绘画 2学年内容要求 内容:一年级美术关于“绘画表达”主题中“拼贴画”单元学习内容共涉及四节课:第一学期有《大家都来认识我》和《漂亮的纸筒》;第二学期有《小小建筑师》和《撕撕贴贴变成画》 要求:一年级学生在“绘画表达”主题学习上的要点:主要是知道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图形的重叠和遮挡物等前后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命题进行有主题的创作。用纸材料,采用撕、剪、拼贴等方法进行拼贴画创作。在拼贴活动中,感受线条、形状、色彩的不同变化,以及重叠、遮挡的关系,提高观察与表现的能力。在命题画创作中,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造型游戏中,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集体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材分析】 内容出处;《撕贴活泼的小猴》是上教版美术第二册第五单元“动物乐园”第一课学习内容。 单元要求:本单元共有3节课,《撕撕贴贴变成画》、《克隆小动物》、《我们的心愿》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特征和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克隆”知识的迁移,认识动物造型的美,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探求意识。 本课核心知识技能:初步学会用彩纸撕贴的方式表现简单的猴子造型,能用深浅色搭配拼搭组合成动物形象 【学情分析】 学习经历:在幼儿园时期撕贴课较少,基本一年级不会撕贴几何图像,第一节课我以学习撕出几何图形为主。第二节课以猴子造型为主和彩纸色彩的搭配。 已有基础:学生对固体胶的使用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及掌握。 新知预判: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尝试用撕纸的方式来拼贴小猴子造型,有可能更关注猴子外形而忽视彩纸的颜色合理搭配,需要通过示范,典型范例纠错分析去突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猴的外形特点,初步学会用彩纸来撕贴的方式变现简单的猴子造型。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想象、交流过程中,用已撕出的各种形状拼贴组合猴外形以及表现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撕贴的快乐,培养对形状的联想能力和表现能力,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彩纸撕贴简单的小猴形象 【教学难点】纸片形态的组合 【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启发想象,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撕纸的相关知识和拼贴成画的创作要领。 用教学视频来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去区分猴子的头与脸的色彩搭配要领,并把这个要领更好的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为了经一部提升本课创作的审美效果,通过不同层次同龄小朋友的作品欣赏,拓宽学生的创意表现的思路。 通过对作业的自评互评,让学生学会去欣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发现自身的不足。 【学习资源】 信息: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具:彩纸,固体胶,硬卡板 教具:彩纸,固体胶,示范作品、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与发现 (一)出示一张拼贴画,提问: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式制作而成? (二)发现撕纸成画的奥秘,揭示课题《撕贴活泼的小猴》 (三)观看《猴子捞月》视频引出活泼的小猴,定格画面引出撕纸的小猴。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猴形象的基本特征? (四)小组讨论小猴造型有那几部分组成? (五)让学生上台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爱心型撕纸方式。 (六)通过教师撕碎的纸,让学生发现通过对撕纸再加工,可以变成新的小猴形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