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静 电 场 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知识点一 三种起电方式 任务1三种起电方式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比较 项目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 条件 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导体与带电体接触时 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带上与带电体电性相同的电荷 微观 解释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力不同,摩擦时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带电体对它的排斥(或者吸引),而移向导体的远端(或者近端)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自由电子在带电体和导体上转移,且重新分布 实质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1)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方式中的电荷是从哪里来的? 提示:是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转移。 (2)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接触起电有什么区别? 提示:摩擦起电是两绝缘体摩擦时原子核外的电子束缚能力的不同造成的,能力强的得到电子显负电;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显正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是导体内的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重新分布或转移。 【典例1】下列有关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是可以创造的 B.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时,失去了部分电子 C.摩擦起电时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了电子 D.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说明电荷可以被消灭 【解析】选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产生电荷,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了电子,A错误、C正确;感应起电过程中,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总的电荷量不变,B错误;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但电荷并没有被消灭,只是整体不显示电性而已,D错误;故选C。 任务2三种起电方式的应用 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两带电体相互接触时,所带电荷会重新分布。 【典例2】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正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 【解析】选C。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所以M端带正电,N端带负电,MN两端的金箔都会张开,是感应起电现象。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1.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体带电一定是因为具有多余的电子 B.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很小,甚至小于e D.电中和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消失的现象 【解析】选B。物体带电可能有多余的正电荷,也有可能有多余的负电荷,故A错误。电荷并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故B正确。元电荷的电量是最小的带电量,故C错误。电中和是等量的异种电荷完全抵消,而不是消失,故D错误。故选B。 2.(多选)如图所示,在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绝缘导体之间,对称地放着两个相同的导体ab、cd,现用导线把a、d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正电荷沿导线从a移向d,进而形成方向为由a到d的电流 B.有负电荷沿导线从d移向a,进而形成方向为由a到d的电流 C.达到静电平衡后,a、d端均不带电 D.达到静电平衡后,b、c端均不带电 【解析】选B、D。本题中若a、d连接起来,导体ab和cd就组成一个新的导体,由于静电感应,靠近正电荷的a端带负电,靠近负电荷的d端带正电,b、c两端不带电,故C错误,D正确。在金属导体中只有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移动,正电荷不能移动,故A错误,B正确。故选B、D。 【加固训练】 (多选)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