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42427

溶液专题 (学生版+教师版)(预习小测+知识精讲+典型例题)2021年九年级中考化学冲刺讲义(上海)

日期:2024-06-1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4次 大小:17011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溶液,例题,讲义,冲刺,化学,中考
    辅导教案 课程主题 溶液专题 学习目标 掌握溶解度图像相关题型 2、掌握常见的几种公式 教学内容 1【金山二模30】、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答案】D 2、有关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有可能是纯净物 B.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将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C.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D.水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溶剂,因此任何溶液都是水作溶剂 【答案】C 3、20 ℃时,向100 g未知浓度KCl溶液中加入5g KCl后,一定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变为105g B.溶质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浓度变大 D.溶剂质量不变 【答案】D 4【徐汇二模35】、 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不同 B.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医用生理食盐水是溶液 【答案】D 5【2019崇明一模45】.经过下列操作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的是 【答案】C 6.【2020宝山二模48】.水是生命之源,是最常见的溶剂。 (1)右图为电解水实验装置,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 (2)在水电解器中加入100g含有少量NaOH的水(已知NaOH可以加快水的电解速度,电解时NaOH不发生变化,其他损失忽略不计),若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减少了4.8g,则电解过程中得到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回答问题: I.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乙的溶解度(填“>”或“<”或“=”); II.将t1℃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写一种); III.将20克甲放入t2℃的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IV.在盛有等质量t2℃蒸馏水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和乙,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降温至t1℃。在两支试管由t2℃到t1℃的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两支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均增加 b.t1℃两支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相同 c.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 d.t1℃时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答案】.(1)氢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管口,再打开旋转活塞,如果木条燃烧更旺,则证明是氧气 (2)设:得到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 n(H2O)=5.4÷18= 0.3 mol 1分 1分 2 1 0.3mol X 1分 X=0.15 (mol) 1分 答:得到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5 mol。 (3)I.=;II.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III.65;IV.bd 7.【2020杨浦一模28】(9分)右图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④ 60℃,在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取XgNaCl和XgKNO3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Ⅰ. 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 (29) (填“NaCl”或“KNO3”)。 状态1时,甲烧杯中未溶解的固体最多有 (30) g,要使固体全部溶解,最适宜的方法是 (31) 。 Ⅱ. 状态2时,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可能为 (32) 。 若向乙烧杯中继续加一定量的该溶质形成状态3,则坐标图中符合实际结果的描点可能是 (33) (选填编号)。 【答案】.(9分) (26)> (27)28.1 1(28)相同温度下,比较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达到饱和时所需水的质量 或 相同温度下,比较在等质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NaCl 17.7 加水 11/21或52.4% A、C(2分) 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知识梳理1】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_____,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_____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_____色;FeSO4为_____色;Fe2(SO4)3为_____色 b、溶质可以是_____;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_____ 溶液的体积≠_____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答案】(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