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43111

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阶段测试(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4351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内蒙古,测试,版含,Word,试题,语文
    内蒙古包头市2021年高三阶段语文测试试题一 本组卷网,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乐诗之教”,指的是儒家以歌辞演唱,音乐伴奏、舞蹈搬演等文艺方式推行公共教化,以实现其社会伦理与政治意图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教化功能。在“乐”与“诗”有机融合的和谐氛围里,通过耳目器官的闻见感知,进行心灵反思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进而达到感化他人与教化社会的效果。孟子曾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孟子·尽心上》)从教化角度来看,所谓“仁言”,是一种将某种道理告之于人的理性的说教:所谓“仁声”,则相当于通过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某种道理演绎出来,让人在感官感知的基础上去体认这种道理。如果说“仁言”是对有着深厚理性教养的人来说的,那么“仁声”则可能是对一般大众而言,能更好地帮助人们在艺术的重陶下接受教化的一种手段。其宣畅和平,涵泳德性,最为民众所喜闻乐见。 其次,乐诗之教与王道的推行关联在一起。儒家认为,霸道凭借武力或暴力等强制力量推行其政治目的,而王道通过征服人们的内在心灵实现其政治目的。在奉行王道的过程中,乐诗之教与礼、刑、政等刚性规范相互配合,达到刚柔并济的社会功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乐诗”不仅是艺术生活,更是政治生活,是当时国家经常运用的一种政治治理手段。作为一种治理手段“乐诗”可以作为礼、刑、政等刚性手段的润滑剂,用柔性手段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最后,“乐诗”还是政治评价的一种载体,儒家在观察和评价现实政治时,往往把乐舞的审美判断引申为政治判断。《诗经》的乐诗演奏,既可以说明当时的政治历史事件,也可以通过对这些事件的阐述,演绎出对政治与道德的看法。春秋后期吴公子季札赴鲁观乐,从鲁国人为其演唱与表演的《诗经》不同歌诗内容和乐舞形式之中,发现了政治与德性的差异并进行了艺术评价,而后对政治人物、政治品德、社会治理等国家政治事务进行了社会评述。虽然这里不能排除有一定牵强附会的可能,但此事对于儒家来说,恰恰说明乐舞,诗歌不是纯粹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而是政治性、道德性的。而正是因为乐舞、诗歌从制作上就具有政治性、道德性的考量,那么从观赏的角度,当然能够品味出不同的政治意义。 总之“乐诗之教”不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且承载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儒家致力于将政治秩序落实在感性的生活中,将政治与道德观念渗透到“乐诗”中去,并把它们推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人们在日常的艺术生活中感知政治,认同某种价值观念与秩序,在艺术生活层面落实儒家的政治理想。这种通过“乐诗之教”形式对艺术生活与政治生活的有机融合,不仅是诗礼文化形成的内在动力,而且彰显出诗礼文化的艺术性与政治性完美结合的基本特质。 (摘编自朱承《乐诗之教》)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诗之教指以各种文艺方式推行公共教化以实现社会伦理与政治意图的教育形式。 B.孟子认为“仁声”相较于“仁言”而言,宣畅和平,涵泳德性,最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C.儒家认为奉行王道需要乐诗之教的柔性手段与礼刑、政等刚性规范的相互配合。 D.乐舞诗歌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