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45327

07. 七下期中专项复习七 文学文化常识及答案解析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12310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下,期中,专项,复习,文学,文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七 文学文化常识、名著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 B.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呐喊》等。 D.《孙权劝学》选自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选出下列成语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吴下阿蒙———吕蒙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B.半部论语———赵括 纸上谈兵———赵普 C.闻鸡起舞———祖逖 韦编三绝———孔子 D.老马识———管仲 程门立雪———程颐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散文集《生死场》《牛车上》。 B.《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C.鲁迅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萧红与鲁迅先生是师生关系,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便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发表的。 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代表作品有《稽古录》《谏水记闻》等。 B.由司马光主持編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断代体史书,记载了16朝1362年的历史。 C.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建安十三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D.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5.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6.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26 年间的史事。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 C.《老山界》一文中“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D.在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课文《黄河颂》是这首组诗的第二章。 7.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或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红是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前面写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后面写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文章衔接紧密、条理清楚。 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迁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文中的孙权对吕蒙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然后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没有办法推辞。 8.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