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步行街 教时 2课时 日期 第6周 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物的基本构成要素,学会依据废旧纸盒的造型,巧妙运用切挖、剪贴等多种技法,创意制作立体建筑物。 2、在欣赏与交流制作过程中,学习把废旧纸盒进行创意改造并制作成建筑模型的方法。 3、感受将废旧纸盒变为建筑造型的美,产生对各种材料进行利用创意表现的兴趣,增强对身边景物造型的关注度。 二、教学重点: 利用纸盒形状,创意制作建筑模型 三、教学难点: 材料的巧妙组合与美化 四、教学准备: 学具:剪刀、胶棒、记号笔、水彩笔等工具。 教具:相关图片、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课件等。 五、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城市步行街的景观首先是商业型景观,可运用情趣化、情景化的商业景观,消费型景观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进行打造。还可以通过街区景观处理、城市文化具象、城市景观微缩等手法,将城市其他景观文化等元素引入休闲步行街。通过城市节庆、商业节庆等活动的组织与梳理,并组织原住民参与,可以形成动态的、永不落幕的旅游休闲系统。 2、学生实际:寻找身边的废旧材料,利用废旧材料设计、装饰物品,在二年级时的《奇妙的面具》、《快乐家庭》、《装饰小夹子》、《报纸变花衣》等教学内容中有所涉及。因此学生对这课的学习内容不会很陌生。教师可以请学生回顾后,引入本课学习,在知识的相互联系中,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与技法。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分钟预备 带领学生读儿歌 读儿歌 欣赏与交流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废旧纸盒或纸筒。讨论并交流这些废旧材料可以变成什么。 “变废为宝”:出示利用废旧纸盒等制作的实物图片。 揭示制作建筑模型的学习内容。 小结建筑的基本构成:屋顶、墙体、门和窗等。 1、讨论交流。 2、欣赏。 3、 4、 就自己收集的废旧纸盒或纸筒,思考能做些什么并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思维。独立思考与集体合作相结合,为下面的设计做铺垫。 构思与讨论 小组讨论与交流:可以用哪些技法改变纸盒的造型。 学生尝试,展示。 师生共同演示,归纳小结:(利用废旧纸盒或纸筒作为“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用组合、切挖等方法,调整“建筑”外形;综合折、剪、贴、画等方法添加屋顶、窗等细节装饰部分。) 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利用废旧纸盒进行剪裁表现建筑大体造型;组合形体,注意高低、大小、形状的变化;用彩纸包裹或粘贴;多样的方法美化建筑。) 讨论交流。 尝试展示。 3、共同演示。 4、仔细观察。 5、欣赏思考。 学习的要点,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告知学生的,而是请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用小组讨论和个人发言等形式,发表自己对表现形式、表现要求的理解和思考,在思维的碰撞中引发学生对自身读图能力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践与创作 1、出示范作,依据造型和装饰为建筑取名。 请学生把多幢“建筑”排列、组合成街边建筑群。注意大小、高低的变化。 提出作业要求:(利用废旧纸盒等创意制作立体建筑模型;小组合作,把建筑作品组成“步行街”景观。) 学生交流构思并制作。 欣赏思考。 动手排一排。 根据作业要求,构思并制作。 用学生参与演示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方式培养了孩子集体意识,以及分工合作的干劲。 展示与交流 创设情境:我们爱逛步行街。展示作品,全班欣赏。 以小组为单位自评、互评作品,介绍各组的创意。 教师总评。评价内容:(材料的巧妙利用和改造;“建筑”主题的呈现和装饰效果;“建筑”的组合效果与街景的布置。) 展示欣赏。 自评互评,介绍作品创意。 3、 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并交流构思。 反思 重建 反思: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做很开心,小组呈现的作品丰富多彩。 归因:继第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