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946990

2020-2021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课件 37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40805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0-2021,学年,人教,必修,罢黜百家,独尊
  • cover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说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目录 学情分析 预测教学成果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壹 教材分析 壹 教材分析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承上启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壹 教材分析 从“无为”到“有为” 背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内容 儒学成为正统 影响 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先秦儒家思想 道家 法家 阴阳家 壹 教材分析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的内容及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董仲舒新儒学是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只有理解和掌握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汉武帝重视新儒学的举措,才能从实质上把握新儒学 教学重点 划分依据 壹 教材分析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 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应该辩证地去分析与理解,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教学难点 划分依据 贰 学情分析 贰 学情分析 有 利 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求知欲强 兴趣基础 初中教学重点,必修一、必修二学习 知识基础 不 利 思考问题逻辑性、严密性不够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叁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叁 教学目标 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初步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事务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 通过解读文献资料,归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逐步掌握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读文献资料,归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逐步掌握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从而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肆 教法与学法指导 肆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 法 学 法 伍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仁 仁政 仁义 仁 新课导入 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有谁会接受儒家的尊礼仁爱呢?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孟子,荀子发展孔子儒学思想,蔚然大宗→秦朝时候,以法为教,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打击 到了西汉,儒学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复习旧课,促进知识衔接。通过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 “无为”到“有为” 萧何是汉初一位很有作为的丞相,他死后,曹参为相。曹参整日饮酒,无所事事。他对萧何定的规章制度一律照搬,不做任何改变。这引起惠帝的不满。曹参对惠帝说:陛下的才能比高帝如何?惠帝说:不如。曹参又说: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萧何。那么他们制定的规章制度我们为什么要变更呢?惠帝表示赞同。 思考:汉初统治者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阅读课本《历史纵横》“萧规曹随”的故事: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西汉建立初期,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修养的政策。 (一)从 “无为”到“有为” 提问:无为而治就是什么都不干吗? “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 ———《淮南子·原道训》 含义:“无为”而“无不为” 原因:秦末战火频繁,导致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教训,缓和阶级矛盾 目的:恢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