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952441

沪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 第11课 跨越时代的桥 教案

日期:2025-09-3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22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11课,跨越
  • cover
上教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 《跨越时代的桥》 课题:跨越时代的桥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年级:五年级 教材:上教版 -- 教材分析: 本课在基于透视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一次较为明确和强烈地向学生提出要求表现透视效果。主要通过平行透视、横竖构图与选景等练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构图规律,并学会对同一景物不同角度不同透视现象的表现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的美术学习,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知识。对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有一定的概念,但不一定真正理解。在实际绘画过程中对具体表现透视现象的方法和构图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对同一景物不同角度的构图表现方法,并能画出不同角度不同透视现象的大桥。 过程与方法:利用3D实景图,通过观察、分析,进一步体会透视变化规律对构图的影响,学习对同一景物选择不同角度的构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现代大桥的功能和造型美,体会不同视角表现出的景物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同一景物的不同构图表现 教学难点:不同角度的大桥透视现象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环节通过在欣赏国内外各个角度的桥,了解桥的历史,领略世界各地桥的造型差异和特点,并初步引导引起学生对构图关注。认识上海的桥,并激发学生对现代大桥的学习热情和对城市的热爱。通过讨论交流,知道桥的造型特点。 第二环节通过尝试,实践对桥的造型进一步的理解,并在欣赏同伴与老师的作品中发现同一景物的不同构图。利用3D实景图探索发现,初步理解透视的变化,并利用辅助线进一步理解透视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观察学习同一场景不同角度的选景构图。 第三环节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学习利用辅助线表现不同构图的大桥的透视现象。明确学习要求。 第四环节通过教具“辅助线”承前启后帮助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㈠欣赏不同角度的 “中国桥之最”。 ㈡欣赏世界各地大桥,领略文化差异和各地风情。 (欣赏时候注意视角的引导) ㈢出示上海的桥,欣赏生活中的现代大桥。 你认识画面中的这些桥吗? ㈢出示桥的图片,了解古代桥梁和现代桥梁的不同点。 桥梁,一般架设在江河等水上,是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建物。现在也引申为其他使通行更加便捷的构建物,例如立交桥、跨越山涧和不良地貌等。 现在桥梁与古代桥梁最大的不同,一是材料上的革命,二是技术上的革命,它体现的是现代文明和发达的科学水平。 小组讨论交流:桥梁的组成。 二、尝试与理解 ㈠欣赏,同一大桥的各种角度, 提问:你知道这些桥的名字吗? 师小结:根据视角不同,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构图表现。 ㈡打开百度地图,利用百度地图的实景地图功能,搜索“赵州桥”。 1.请学生欣赏,同一景物,根据视角的变化而产生的在构图上的 变化。 2.欣赏了解构图知识,认识不同角度的选景构图的差异性。 3.学生思考:除了构图上的变化,大桥因为视角的变化还产生了 哪些其他的什么变化? 4.出示同一大桥不同角度的构图出示透视辅助线,帮助学生理解。 5.师小结:同一景物的不同角度,构图和透视效果也不一样。 不同构图都要表现出透视规律 三、演示与作业 ㈠欣赏大桥的绘画作品 ㈡教师演示 1.选择大桥的作品 2.利用辅助线,确定透视关系 3.进行大桥细节的绘制 ㈢ 出示作业要求 1.运用构图知识,临摹有透视变化的大桥作品。 2.理解不同构图的变化规律,能添画周边的景物,丰富画面。 四、展示与评价 ㈠展示学生作品 ㈡出示评价要求 1.根据画面构图,大桥的透视效果是否准确 2.大桥细节是否丰富 3.添画的景物是否符合画面的透视 ㈢ 利用辅助线师生互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