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957738

第二单元第7课 走进机器人 课件(29张PPT)+教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44840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单元,7课,走进,机器人,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摄影-出卷网-信息技术六年级下第7课走进机器人教学设计 课题 走进机器人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了解机器人编程的环境和界面。 2.学会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重点 学会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难点 学会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机器人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机器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有哪些作用呢?教学机器人有哪些?如何指挥它们呢? 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里面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一、机器人的基本组成 1.机器人的身体 通常一台完整的机器人设备有以下几个部分 控制模块———机器人的“大脑” 传感模块———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执行模块———机器人的“四肢”和“嘴” 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是一种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应,能代替人定量测出感知对象的信息量,并能把被测的信息量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判断电信号的装置。 常用的有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声音识别等传感器。 执行器———机器人的四肢和嘴。 执行器一般由电机和机械装置构成。 用来完成指定的动作,一般机器人的执行器有:马达、喇叭、风扇、机器臂、气缸等。 机器人最基本的三大硬件包括:主控板、传感器和驱动部分。 主控板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分,负责指挥控制各部件的工作。 传感器是机器人感知现实世界的“感官”。 驱动部分是用来使机器人发出动作的动力机构。 亲身体验 1.找找教学用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启动机器人。 2.找找传感器、电机、数据下载的接口位置。 2.机器人的“思想”。 有了控制器、传感器、执行机构等部件以后,机器人还不能正常工作,因为它没有“思想”,不知道要做什么。 机器人的“思想”就是给它编制的程序。 一般可以通过计算机给机器人编写程序,各种机器人一般都有相应的编程软件。 通过编程软件,可以把我们的要求编制成相应的程序,然后输入机器人的“大脑”中。 这样,机器人就有了自己的“思想”,是一个真正能工作的机器人。 日积月累 机器人的编程环境一般有图形和代码两种模式。用图形表示算法,直观形象,易于理解;代码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提高开发速度。 多数教学用机器人的编程环境都提供了图形化界面,比较简单易学(如图所示)。 虽然不同的教学用机器人的编程环境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的操作方法相似 (1)选中模块库中所需的模块,拖动至编辑区流程图上的相应位置。 (2)根据任务要求,设置恰当的模块属性。 二、认识教学机器人 教学机器人是机器人家庭中的一员,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机器人。 目前常用的教学机器人有两类: 一类是固定式的,在出厂时就设计成形,基本结构不能改变 另一类是积木式的,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装。 固定式机器人 积木式机器人 这些小家伙真可爱!它们会听我的指挥吗? 三、指挥教学机器人 各种教学机器人的操作方法大致相同: 操作步骤 固定式机器人 1.编程 2.传输 3.运行 积木式机器人 1.组装 2.编程 3.传输 4.运行 按照这样的步骤,就可以指挥机器人工作了。 课堂练习 1.观察课堂上所有的机器人,说说机器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讨交流,完成任务。 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讨交流,完成任务。 学生小组间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讨交流,完成任务。 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讨交流,完成任务。 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讨交流,完成任务。 学生小组间讨论,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