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59919

202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6修辞 (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4609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专题06 修 辞 【知识储备】 1.【初中常见八种修辞辨识】 名称 定义及分类 教材中典型例句 比 喻 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分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 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明喻】例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宗璞《紫藤萝瀑布》)【暗喻】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流沙河《理想》)【借喻】例句: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比 拟 定义:比拟就是把物当成人来写,或者把人当成物来写,或者把此物当成彼物来写的一种修辞。分类: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②拟物:还有一种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拟人】例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拟物】例句: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排比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分类:①成分之间的排比②句子之间的排比 【成分之间排比】例句: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句子之间排比】例句: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冰心《观舞记》) 夸张 定义: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方法。分类:①扩大夸张:即将事物故意向大、多、高、强处说。②缩小夸张:即将事物故意往小、少、低、弱处说。③超前夸张:即故意将后出现的事说成之前或现在出现的。 【扩大夸张】例句: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缩小夸张】例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长征》)【超前夸张】例句: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对偶 定义:对偶是汉语所特有的,就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两个语句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对、相似、相关或相承的意思。分类:①正对:即上下两句意思相似或相关,从两个角度说明同一事理,互相衬托、互相补充。②反对:即上下两句表示相反、相对的关系,互为比较、对照。③串对:即上下两句存在着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两联顺连而下,又叫“流水对”。 【正对】例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例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自嘲》【串对】例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分类:①连续反复:相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