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60442

统编版三年级 语文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2课时) 课件(39+35张)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00191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
    (课件网) 9. 古诗三首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语文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你能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是哪个节日吗? 春节 清明 端午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 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重阳节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就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叫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忆:想念。 山东:华山以东的地区。 兄弟:指家乡的亲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提示 我会读 兄弟 异乡 为异客 佳节 茱萸 少一人 异 wéi shǎo 我会连 作他乡的客人 他乡 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 美好的节日 异乡 为异客 佳节 茱萸 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这些词语,你都理解了吗?试着连一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读诗文 再读古诗,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诗人王维的那个年代,人们又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文。 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走近作者 15岁那年,王维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写这首诗时,王维只有17岁。 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这句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请你圈出来。 想画面,明诗意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自 透过这个“独”字,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他的身影。 想画面,明诗意 当王维看到别人合家团聚时,他这个异乡客却——— 当王维看到别人呼朋引伴时,他这个异乡客仍——— 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的所有面孔也是陌生的。他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独”除了表示诗人只是一个人,我们还能够感受到——— 诗人内心的孤独 这种身在他乡的孤独感受被诗人写了下来,就是——— 独在异乡为异客 想画面,明诗意 在外越是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所以王维说——— 想画面,明诗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当 遇到 加倍,更加 诗意: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这种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吗? 一个“倍”字,表达出王维平日对家乡也是念念不忘的,恰逢遇到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就更加思念亲人。要知道,这时的王维才只有17岁啊! 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想画面,明诗意 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 。 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 。 除夕之夜,身在海外的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诉说: 。 千百年来,这句诗成为了游子思乡的名言。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思念,一起感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想画面,明诗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想画面,明诗意 此情此景,还会让你想起谁的诗呢?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想画面,明诗意 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