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空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游戏等活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的,感觉到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尝试运用观察和游戏性实验的方法来探究问题,并参与交流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空气的存在,借助水来看到空气。 教学难点:用各种方法感觉空气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 活动一:食品保鲜袋、牙签、水槽。 活动二:水槽、砖块、海绵、粉笔、饮料瓶、尺、玻璃杯、纸团、乒乓球、无底塑料瓶。 四、教学活动 活动一:用空气做游戏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游戏等活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的,感觉到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尝试运用观察和游戏性实验的方法来探究问题。 3、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活动器材 食品保鲜袋、牙签、水槽。 活动过程 指导要点 1、猜谜语 2、游戏:捉空气 (1)讨论:讨论用什么材料和方法捉空气? (2)交流:交流捉空气的材料和方法。 (2)活动:捉空气 3、游戏:吹泡泡 (1)观察:观察吹泡泡的方法。 (2)活动:吹泡泡 (3)交流:交流活动中的发现。 创设猜谜语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强烈兴趣。 引导学生想各种办法捉住空气。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空气是看不见的,可以请水帮忙,借助水看到空气。 活动二:到处都有空气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游戏等活动感觉到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尝试运用观察和游戏性实验的方法来探究问题,并参与交流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养成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活动器材 水槽、砖块、海绵、粉笔、饮料瓶、尺、玻璃杯、纸团、乒乓球、无底塑料瓶。 活动过程 指导要点 1、这些物体中有空气吗? (1)预测:预测砖块、海绵、粉笔、饮料瓶、尺中有空气吗? (2)讨论:讨论如何验证物体里有空气的方法。 (3)活动:观察物体中是否有空气 (4)交流:交流活动中的发现 2、不会湿的纸团 (1)观察:观察纸团塞入玻璃杯中,并把杯子倒扣入水中的现象。 (2)讨论: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的原因。 (3)交流:交流纸团不会湿的原因。 3、上浮的乒乓球 (1)讨论:讨论使乒乓球浮起来的方法。 (2)交流:交流使乒乓球浮起来的方法。 (3)活动:上浮的乒乓球 (5)交流:交流水为什么进不去的原因。 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借助水来看到这些物品里的空气。 引导学生交流分析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教师演示时,杯子要垂直放入水中,水要超过杯底,以达到良好的演示效果。 在活动中,创设宽松、相互支持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