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 和 花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 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 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2、 知道花的构造。 3、 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能准确的认识事物。 2、 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3、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叶和花的构造和功能。 难点: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每人一片榆树叶、放大镜、一盆天竺葵、2个塑料袋、两盆吊兰。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一株完整的植物除了根和茎,还有什么?(叶)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植物的叶。(板书课题:叶) 关于叶你都了解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听取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对植物的根和茎在上节课已有认识,且学生对植物有叶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引出叶,并对学生关于叶的已有知识和产生的疑问做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活动真正能成为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 (二)引导探究 1、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1)出示一片树叶,讲述: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打开纸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片树叶(榆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 (3)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4)课前大家也采集了一些树叶,现在请你们拿出来,每个小组仔细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写在活动记录上。 (5)各小组汇报,对观察仔细的同学给予表扬。 (6)指导学生认识叶子的共同特征:大部分都有叶片、叶柄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7)你能在这个基础上给这些树叶分分类吗? (8)小组进行分类活动。提醒学生每次只能按一个标准分。 汇报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榆树叶是学生们较熟悉的树叶,通过对比观察学生们较容易发现树叶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学生带来了各种植物的叶子,通过他们小组合作仔细地观察、比较、分类,充分的认识了植物叶的不同与相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2、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 (1)我们把这盆花浇足水,将一根枝条上的叶子摘掉,罩上塑料袋用线扎紧。我们再将一根有叶子的枝条也罩上塑料袋并扎紧,放在了向阳的地方。过一会儿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也可在上课前做好) (2)分析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3)学生观察后,汇报观察结果。 (4)讨论: A.有叶子的袋子里的小水珠是哪来的? B.另一个袋子为什么没有? 4、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水珠是由植物内出跑出来的,叶子表面有让水蒸 气跑出来的孔。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试验,学生们很容易发现有叶子的袋子里有小水珠,从而认识了叶有调节植物呼吸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对比试验能力。) 3、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质疑: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吗? (2)讲述: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 (3)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 (4)各小组设计实验。 (5)交流并确定实验方案。重点解决:做这个实验要保持哪些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一是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二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使学生对此问题了解的更清楚,培养了学生的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