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92094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教案 (5份打包)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523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与习作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重点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相关课件。 2课时 1.感悟文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节假日,很多人都喜欢去游览一些地方,观赏一些景点,我相信同学们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游览的经过,并把游览过程中的景物特点写清楚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两篇习作例文来解决这些疑难吧! 二、教学习作例文《颐和园》 (一)关注旁批。 1.学生自由朗读《颐和园》,并根据旁批理清写景物的要点。 2.全班交流。 预设:(1)第一处旁批提示要写清楚地点。(2)第二处旁批提示可以用过渡句写出景点的转换。(3)第三处旁批提示要写出观察的角度。(4)第四处旁批提示印象深刻的景物可以重点描写。 (二)关注过渡句。 1.再读课文,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3.引导学生借助过渡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游览顺序写清楚的。 预设:在描写每一处景物之前,作者都用了一个过渡句来介绍地点的转换,且这些过渡句的写法灵活多样,有的是直接写明游览地点,有的则是写明出发点和到达点。作者正是通过使用这些恰当的过渡句来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 (三)补充路线图。 1.学生跳读例文,将路线图补充完整。 长廊→(  )→(  )→(  ) 2.师点拨:根据上面找到的过渡句,游览路线图可以这样补充: 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昆明湖) (四)整体回顾,明确写法。 1.课文介绍颐和园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预设:按照游览的顺序。 2.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重点描写了站在佛香阁前看到的昆明湖的景色及十七孔桥的景色。 3.师小结:《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在文中,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众多景点。我们通过对这篇例文的学习,了解了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到了过渡句在文中的衔接作用。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可以好好借鉴一下这种写法。 三、教学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 过渡:下面我们再以《七月的天山》为例,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吧。 (一)关注旁批。 1.学生自由朗读《七月的天山》,并根据旁批理清写景物的要点。 2.全班交流。 预设:(1)第一处旁批提示写一处景物可以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描写。 (2)第二处旁批提示写重点景物时可以用比喻、排比等方法进行描写。 (二)关注段落内容。 1.学生再读例文,思考:例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天山的景色? 预设:第2~4自然段。 2.第2~4自然段分别写了天山的什么景色? (1)学生相互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第 2 自然段:蓝天、雪峰、峭壁悬崖上的雪水、山脚下的溪流、鱼群。   第3自然段:雪峰、原始森林、塔松、日影、溪水。   第 4 自然段:山色、山形、溪流、野花。 3.聚焦第2~4自然段中的景物,思考其写景方法。 (1)仔细观察第2、3自然段中所写的景物,思考:这两段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预设:第2自然段是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第3自然段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 (2)仔细观察第4自然段中所写的景物,思考:这一自然段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 预设:野花。 追问:写出了野花的什么特点? 预设:漫山遍野、高过马头、绚丽多姿。 (三)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