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993466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7课 立体交通 教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5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7课,立体
  • cover
课题:立体交通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年级:一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一年级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 《立体交通》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立体的交通》单元中的第二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以彩笔描绘城市的交通场面,从中体会上海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想象交通的快速便捷,感受空间层次和前后上下的表达关系,初步掌握构图、色彩的表达。能创造设计出欢快顺畅的交通线路,体现交通的立体网络。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行人、车辆、道路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上海道路工程的建设……拥挤的道路得以改善。坐地铁、走高架、过大桥、乘磁悬浮、穿隧道等等已成为现实,上海的交通方式日益变得丰富多样、四通八达。本课的立体交通,内容符合时代变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也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习交流,让学生更了解、更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城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立体交通所呈现的上下层次关系,能够用线条表现重叠与穿插的、有层次的立体交通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交通景观,交流出行方法的过程中,学习用穿插的线条画出有重叠关系的交通场景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城市方便多样的交通,以及上下层次的立体美,激发对交通发展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描绘道路的前后或上下关系来表达城市交通的“立体性”。 难点:对画面空间交叉、重叠关系的处理。 教学设计思路: 1.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驱动力,激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寻找解决交通问题的各种方案。 2.分小组展开热烈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表现方法。同组学生互相补充完善,集思广益,不断碰撞进而产生出思维的火花。 3.本课的教学给了学生充足的思维、表现的空间,从过去走向现在,进而展望未来交通。因而,作业的自由度比较大。分层作业目标能使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最近目标发展区,拥有获得成功的希望。 4.对学生作品进行主题创意,并组成城市新貌图,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将多元评价有机地融于情景活动中,以此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激发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判断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交流 1.请同学谈谈平时出行怎样才能迅速到达目的地(教师巡回到各小组一起讨论)。 小结出行方式:坐地铁、走高架、过大桥、乘磁悬浮、穿隧道……(图片展示) 2.教师出示图片(以前拥挤不堪的交通和现在顺畅的交通)请学生讨论对上海近年来交通发展和变化的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交流,感受交通发展变化) 二、启发与想象 1.教师启发:上海的交通除了地面以外还向上下空间发展,请同学为我们的这种交通建设起个名字。 2.出示课题———立体交通。 3.引导学生思考:立体交通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要能体现上海面貌)。 小结:方式多样,不同空间层次的交通可以同时进行。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三、创作与表现 1.学生尝试创作(草图)。 2.教师展示学生的草图(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画面中空间交叉、重叠关系的处理,教具演示上下层次遮挡的表现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对空间层次感的理解,并示范画:多层次的交通画面。鼓励学生有创新精神并可大胆想象加入未来的交通面貌。 4、师生小结要点,学生修改调整画面。 5、出示学过的交通标志,简单的交通工具、背景画面的图稿。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找到添画的合适位置。 6.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添画完整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学生草图,教师示范,突破教学重难点,进而激发学生已有经验想象添画) 四、欣赏与评价 1.展示全班作品组合图《城市新貌》 2.欣赏作品(构图安排从整体布局思考、注意色彩搭配、交叉的空间层次感的处理、添画的合理安排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