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转儿》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儿童学习转转儿的制作方法和玩转转儿的方法,寻找色彩和图形混合的变化。 技能目标:能独立制作转转儿,学会玩转转儿的方法,体会转转儿中图案、色彩变幻的乐趣。 情感目标:培养儿童动脑想、动手表现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转转儿的制作方法和玩转转儿的方法,理解图案与色彩的混合变化。 难点:转转儿中如何确定纽扣的位置,如何穿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纽扣、针、线、工字钉、橡皮泥。转转儿范作、工字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纸片、圆头粗缝衣针、纽扣、棉线、双面胶、等制作工具材料,示范用纽扣模型和圆形卡纸。 学生:圆片纸片、纽扣、棉线、双面胶、油画棒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 学做转转儿并尝试练习(15分钟) 1、导入: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做个玩具,同学们想学吗?看,(师出示转转儿范作并转起来)老师把它转起来了,好玩吧。同学们想学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来做转转儿。(板书课题) 2、师介绍做转转儿需要准备的材料:一张圆形卡纸、两个大纽扣、一根绳子、双面胶。 3. 教师讲授转转儿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示范用的转转儿模型(已经贴好一个纽扣的转转儿),师引导学生观察纽扣:我们用的纽扣有四个钮洞。 第一步教学如何选用对角的纽扣洞。 第二步师示范用工字钉戳通对角的纽扣洞(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步师引导学生思考戳两个洞洞的作用是为了确定另一个纽扣的位置,师带领学生贴好另一个纽扣。 第四步,师示范如何穿绳,示范过程中每一步骤教师都要讲解很详细。(用针把绳子从第一个钮洞穿过来,仔细看,慢慢地拽绳子,等短的这一截绳子出来了,再从第二个钮洞穿回去,仍旧把短的一端绳子拽出来,小心地把针拿下来,放回橡皮泥做的针插。) 第五步把绳子两端拽齐打个结。再将圆片放在绳子中间,转转儿就做好了。 设计意图:考虑到一年级的孩子太小,不容易找到圆形纸片的中心点,所以在课前先把一个纽扣贴好,教学时主要教会孩子们如何确定另一颗纽扣的位置。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环节一分析的清晰示范,有着非常强烈的直观效果,教师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 4、尝试玩转转儿 玩转转儿的基本功就是学会转、拉和松。 教师示范如何转(老师要提醒小朋友们,在空一点的地方玩转转儿,在玩的时候不能把转转儿对着人的手或脸,打到的话会比较疼。) 1、先将圆纸片放在绳子的中间位置。双手食指套在绳环里,拉住绳子两端,左手不动,右手向外甩绳子。不停的甩,看到圆形的纸片非常快速的转动起来。转到你感觉到手指头被绳子牢牢缠住了,感觉绳子很勒手时,就可以不再转动了。 2、开始拉绳子,刚开始拉绳子的时候稍微用点劲,(教师提示:拉绳子的时候不要拉的过猛) 紧接着就要松绳子了(教师提示:松绳子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松到一起,那样绳子就很容易缠在一起也容易打结),要慢一点松。 3、教师带领学生不断重复拉松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玩转转儿的方法。 【设计意图】儿童在游戏中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学会玩转转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装饰转转儿(15分钟) 1、师:请小朋友们先把你们的转转儿停下来并放回桌子上,老师这有两个不一样的转转儿,你们想看吗?请小朋友们先闭上眼睛,师转第一个转转儿。 师:“请小朋友们睁开眼睛,你们看见老师的这个转转儿上是什么颜色?”生:“绿色” “黄色”、“黄绿色”。 师停下来展示转转儿的颜色(黄色+蓝色)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生:“是我们看花了眼了。”师:“色彩呀是一对好朋友,当我们转转儿转的特别快的时候,它们就融合在一起了产生了新的变化新的颜色。” 师接着出示第二转转儿(彩色的圆点装饰的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