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95975

3.10《养昆虫》教学设计及教学评析

日期:2024-05-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1336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3.10,养昆虫,教学设计,教学,评析
  • cover
10.养昆虫 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0课 1.教材分析 从课标领域看,本课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探究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落实中年段要求。 从课程内容看,《养昆虫》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与一种昆虫相伴,照料它,观察它,研究它。经历这种昆虫完整的生命周期,并像科学家一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获得相关的认识,是本课的意义所在。为此,本课在内容安排上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养蚕(或菜青虫等其他昆虫)—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整理观察日记—画出蚕的一生。其中,饲养和记观察日记是同步进行的活动,整理日记是生命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的,在此基础上画出蚕的一生,实际上是总结蚕一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暗含昆虫变态(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本课伴随蚕的整个生长期,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与其他单元的课共同进行。 学情分析 2.1已有认知情况分析 学生大都有捕蝴蝶、捉蜻蜓、养蚂蚁的经历,他们对昆虫并不陌生,但是对昆虫的共同特征及其在生命周期内的变化,他们的认知存在着模糊和不确定。比如,会有凡是虫子都是昆虫的片面认识,知道昆虫有腿但说不准有几条腿、腿长在什么位置,等等。因此,帮助他们纠正认知偏差,形成清晰、完整的昆虫概念,完成阶段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以“养昆虫”这项主题活动,延续了低年段的学习方式,强调在亲历中发展科学思维。通过观察、饲养、实验探究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发展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本单元也是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的深入,再次呼应“像科学家那样”的教材主线,为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一次实操机会。 2.2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本课的学习活动需要适合的环境,充分的准备,以及家长和学校的配合。因为在昆虫的生长的周期中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需要学生精心的照料和呵护。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昆虫有害怕的心理,需要克服这种心理,从内心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生命的奥秘。 3.学习目标 3.1科学知识:能通过饲养活动,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 3.2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3.3科学态度:能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信息;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探究学习;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3.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在饲养活动中能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生长的信息。 5.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养蚕相关工具、蚕卵、桑叶、方格纸、放大镜、日记本。 6教学流程图 -3333755715测量、蜕皮、吐丝结茧 从几个方面总结蚕的一生 通过科学测量与对比数据了解蚕宝宝蜕皮和吐丝结茧的过程 形态变化、各时期身体颜色、取食、粪便的变化等方面 养蚕 明确提出任务:通过饲养 昆虫来了解它一生的变 化。 出示养蚕方法,讲解养蚕过程。 观察蚕卵和蚁蚕 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蚕卵是淡灰色的椭圆形;蚁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 整理观察日记 除了养蚕,我们还可以养些什么? 不具备养蚕条件的地区,可以养菜青虫、面包 虫或当地找得到的昆虫。 卵—蚁蚕—幼 虫—结茧(蛹)— 蛾(成虫)—雌雄交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