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龙》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学生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尝试以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国龙的历史演变以及对中国龙精神的感受与理解。 2.教材分析 《中国龙》是一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这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课程目标。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龙的知识,了解龙的历史和文化,参与画龙、舞龙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团结协作的活动,更为真切的领悟龙的精神,弘扬中国龙的精神。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开始从儿童期走向青春期。作为“龙的传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国龙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数学生可以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对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描述与分析,初步具备了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开展本节课学习活动提供了基础保障。本课从欣赏各种造型的龙入手,充分发挥五年及学生的描述能力,了解龙各部分象征意义,小组合作制作舞龙道具,培养学生协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龙的文化背景、感悟中国龙的民族精神和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运用对比、讨论等学习方法,总结在历史演变中龙在造型、材质、色彩上的变化。 (3)认知龙的各部分取自哪些动物原型。 (4)利用材料和多种造型手段,小组合作完成一件舞龙道具并参与舞龙。 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欣赏龙的造型,了解并讲述中国龙的历史及其象征意义,体会中国 龙的精神。 难点: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龙的精神。 评价任务 认知了解中国龙的演变历史,结合收集的资料体会各时期中国龙在造型演变特征。 2.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对中国龙进行欣赏和评述。领悟中国龙的精神及象征意义。 3.参与画龙、舞龙的活动,体验团结协作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参考资料、示范画、色卡纸、彩笔、等 学生:搜集中国龙相关资料、卡纸、彩笔、剪刀、胶等 教学过程: 活动1 情景导入: 创设情景,从视频中寻找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视频播放:中国龙片段 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图腾———中国龙 出示课题———《中国龙》 活动2 讲授: 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朦胧的新石器时代,龙就是人们崇拜的图腾。 出示:新石器时代的玉猪龙 总结:造型简洁、色彩质朴。 提问:这是我们印象中的龙吗? 师:它是最早的龙的形像。随着历史的发展,龙的形象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活动3 探龙之旅 讨论与研究: 视频引导学生以穿越时空的形式再现中国龙的历史演变特征。 纵观中国龙历史演变。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从材质、造型、色彩三方面入手,小组分享讨论总结龙的形态特征。 归纳概括为:汉代瓦当———砖瓦制品、雄健豪放、色彩较单一。 唐代云龙纹葵花镜———金属质感、姿态矫健、色彩靓丽。 清代龙袍———布艺刺绣、龙姿态丰富造型多样,华贵尊贵。 活动4 鉴宝游戏 教师出示龙袍,以风趣幽默等形式请学生鉴赏。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思维活动再次感受清代的龙造型、色彩出神入化之态。 活动5 出示:北海公园九龙壁 总结:琉璃砖瓦烧制、姿态升降各异、栩栩如生。 渗透:升龙、降龙、坐龙、行龙、蟠龙等姿态引出故宫里的龙。 提问:在古代龙象征着什么呢? 板书:皇权 活动6 体验 引发思索:龙能腾云驾雾、翻江倒海,如此神奇。自然界中有龙吗?龙是怎么产生的呢? 学生以游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