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07810

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450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上海市,高考模拟,版含,Word,试题,语文
  • cover
崇明区2021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飞鸟相与还。(       《饮酒》)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3)姜夔的《扬州慢》中“       ,      ———两句,写花开无人赏,移情入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按要求选择。(5分) (1)面对游览的大山,表达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赞叹,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C.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D.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剧本需要各种各样的戏剧冲突,        ,        ,        。         ,        ,剧本中需要有深刻的主题思想,而主题思想也应该寓于动作的发展之中。 ①都应通过因果相承的动作直观的展现出来 ②剧本需要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形象 ③需要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④而动作正是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 ⑤但无论是戏剧冲突还是戏剧情节 A.⑤①③②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①④②③ D.③⑤②④① 二、阅 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文学阅读的多维向度 何建良 ①“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人们耳熟能详。它或被用来证明文学文本意指的不确定性和意蕴的丰富性,或被用来印证读者理解文本的差异性。如果仅从字面看,“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暗示,一个读者眼中,就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然而,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谈到自己阅读《哈姆雷特》的体会时曾说,她少年时就读《哈姆雷特》,后来又多次阅读,却是常读常新。这样,她的眼中就不止一个哈姆雷特了。那么,一个读者眼中,到底有多少个哈姆雷特? ②伍尔夫的阅读体验,绝不是孤例。关于阅读,中国古人张潮曾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的话与伍尔夫的阅读体验相互印证,阐明了一个道理:人生阅历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对文本形成不同的把握方式,产生不同的理解。看来,一个读者眼中,真的不止一个哈姆雷特。 ③如果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凸显了读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一种??向度的阅读差异的话,那么顺着张潮的话,我们则发现了阅读差异存在的另一向度———??的向度。这一向度的阅读差异为什么会存在?因为人的“理解视野”是生长的。“阅历”其实构成了阐释学所说的理解视野的“先在结构”,自我成长带来阅历的丰富,阅历丰富使这个先在结构更加丰富或者发生变化,先在结构的丰富、变化最终使理解视野扩大、加深或者变化。这样,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不同生长阶段的理解视野也会形成不同的阅读体验,阅读在历时层面的差异性就出现了。 ④当然,这种阅读差异产生的重要客观条件是,文学文本本身意蕴丰富。张潮将读书比作赏月,其实文学文本似月终究非月。月,因为是物质性存在,亘古如一,文学文本则是合法地标举虚构性的符号结构体,它的意蕴往往非常丰富、复杂和不确定。所以,不同人生阶段的赏月,是生长了的或者变化了的理解视野对“月”这一个本身不变的对象的把握。而读书特别是文学阅读,则是对前述的符号结构体的把握,或者说从这个符号结构体中再生产、再创造出意义。当然,因为是作者首先创造出熔铸了自己意图的这个符号结构体,所以它只能是在此基础上的再创造。因此,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