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专题分层作业 第31讲 实验与探究 A组 基础题组 题组一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变量、实验结论 1.(2020北京西城期末)下列有关实验中酒精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鉴定脂肪实验中,使用酒精是为了改变细胞膜的透性 B.光合色素提取实验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 C.DNA的粗提取过程中,冷酒精的作用是析出DNA D.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中,常用酒精对操作者双手消毒 答案 A 鉴定脂肪实验中,使用酒精是为了洗去浮色,A选项错误。 2.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 A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在碱性环境下Cu2+与蛋白质中的肽键结合形成紫色络合物,A 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1.5,B 错误;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反应,呈现灰绿色,C 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别用 0.3 g / mL 的蔗糖溶液和清水,没有在碱性条件下进行,D 错误。 3.(2018 北京丰台期末)下列实验试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热的是 ( ) A.用于分散根尖组织细胞的解离液 B.用于分离绿叶中光合色素的层析液 C.用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标准显色液 D.用于鉴别还原糖的 CuSO 4 溶液和 NaOH 溶液 答案 D A、B、C选项中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均不需要加热。还原糖的鉴定需要水浴加热,D选项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样方法适用于调查草地中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标记物脱落会导致标志重捕法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C.应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 D.黑光灯诱捕法与取样器取样法的原理均是利用了动物的趋暗性 答案 B 单子叶植物常常长成一片,即一株可以发出多个茎秆,不好区分,不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适于采用样方法调查,A错误;标记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减少,所以计算出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B正确;应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发病率,C错误;黑光灯诱捕法的原理是利用了动物的趋光性,D错误。 题组二 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及设计 5.(2020山东泰安期末)下列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蚯蚓一般采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 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预实验的数据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C.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小 D.五点取样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取种群密度最大的样方作为实验结果 答案 A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记名计算法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A正确;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预实验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不能减少实验误差,B错误;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大,C错误;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D错误。 6.(2020课标全国Ⅰ)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 C 由乙、丙组与甲组对比知,乙、丙组细胞增殖速率均较快,说明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