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13436

山西省长治市太行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532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西省,长治市,太行,中学,2020-2021,学年度
  • cover
2020-2021年度长治市太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语文试卷 姓名: 考试时间: 得分: 的 本试卷共四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5及《唐诗宋词选读》全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答题卡卷头填写完整。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经常说的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子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程“文如其人”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顾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 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 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 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蔑视之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天立枕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内心深处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故而终不敢御敌。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 (节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诗品与人品》,有删改) 材料二: 北宋督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乎这既是免賢圣道,亦急喻家国大义。因此,家情怀也是中国古夹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近,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皮玉门关”。关笛与粞柳,春风与五门关,高家已经平添几分战思,而更堪忧的是,函对这茫茫荒溴,连表达念的柳技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渐边情堵,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警,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猩解,王之淡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唤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氏在争战中的苦。忧四,既有會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