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01638

人教课标八下第六课《雪》导学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6次 大小:258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课,八下,第六,导学案
  • cover
人教课标八下第六课《雪》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 2、品味语言,领会作者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学习重点】 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其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预习导学】 (一)了解作者作品 1、鲁迅,原名 ,字 ,他是现代著名的 家、 家、 家。 2、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部 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 》,两部小说集《 》和《 》。 (二)掌握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 )笑 褪( )尽 朔( )方 凛( )冽 ( )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三)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能流利朗读有情感地朗读。 补充:《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学习过程】 (1)整体感知。 “意象”,就是诗词文章所写的“物”与所抒的“情”的相互交融的总和。本文所写的“物”主要有哪些?据此将课文划分为几部分? (2)朗读展示。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谈谈朗读处理的根据。 分小组朗读展示。 (3)初步探究。 A问题讨论:江南的雪,我们是最熟悉不过了。鲁迅也是生活在我们浙江的。我们看看在先生笔下,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在江南的雪这个“物”上,附着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检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也就目光 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2)晴天又来 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太空。 【考点链接】: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_____觉得细腻,_____觉得清闲,潜意识下_____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_____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_____无论在什么地方,_____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选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1、给文中横线上依次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属于_____描写,描写了_____季的_____和_____。 3、对下列几个句子中,描写幽静的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③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④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A.①和②相似,③和④相似 B.①和③相似,②和④相似 C.①和④相似,②和③相似 D.①②③④都相似 4、(1、2、3号)北国的秋有何特点?试找出突出这些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